[发明专利]一种页岩气压裂采出水处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381344.X | 申请日: | 2018-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5831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16 |
发明(设计)人: | 贾振福;陈秋林;黄兴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科技学院 |
主分类号: | C02F9/06 | 分类号: | C02F9/06;C02F103/10;C02F101/30;C02F101/20 |
代理公司: | 北京睿博行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97 | 代理人: | 黄艳丽 |
地址: | 401331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页岩 气压 采出水处理 国家污水排放标准 预处理 采出水 资源综合利用 压裂返排液 页岩气开采 无机盐 化学沉淀 节能减排 数据分析 性质数据 组合工艺 沉淀剂 电絮凝 氧化物 步进 臭氧 硫酸 沉淀 污水 分析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页岩气压裂采出水处理方法,涉及页岩气压裂采出水处理技术领域。处理方法步骤如下:1)对整个页岩气开采过程的压裂返排液和产出水进行性质数据分析;2)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对页岩气压裂后采出水采用臭氧/电絮凝组合工艺进行预处理;3)对页岩气压裂后采出水预处理后,进行步进化学沉淀,其沉淀剂采用氧化物与硫酸组合;4)沉淀后得到含高浓度NaCl的无机盐水,并进行蒸发浓缩结晶后达到国家污水排放标准。本发明处理后的污水达到国家污水排放标准;从而达到了节能减排、变废为宝的目的,实现了资源综合利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页岩气压裂采出水处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近年来世界各国对能源需求量的与日俱增,促进了非常规能源天然气勘探开发的力度,其中,页岩气是发展最迅速的天然气来源,已经成为全球能源开发的新亮点。目前,页岩气开采多采用长井段水平井、分段射孔和滑溜水体积压裂技术。其采出水具有如下特点:
1)组分复杂。压裂返排液的组分取决于以下因素:压裂液配液水质、压裂液化学组成、储层地质化学组成、地层水水质以及返排液在地下和返排至地面的放置时间等。作为普遍使用的压裂液,水基压裂液含有交联剂、破乳剂、降阻剂、pH控制剂、杀菌剂等15种添加剂。除添加剂外,水基压裂液还含有一定量的烃类化合物、油脂、重金属、微生物、总溶解固体(TDS)等。压裂返排液具有较高的TDS和高含盐量,并含有少量的重金属、油脂和放射性物质,且各组分的浓度范围分布较广。
2)黏度大、乳化程度高。压裂返排液具有高黏度、乳化严重的特点,导致其处理难度远超油田污水。由于压裂所用的复合型压裂液是放喷液和油井采出液的混合物,因而使得压裂返排液乌黑、黏稠且有刺激性气味。
3)处理难度大。压裂返排液中众多添加剂的使用使其具有较高的COD,BOD,TDS,TSS,故处理难度大。若直接外排,易对周围的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压裂返排污水残渣含量和重金属离子含量数值都偏高,可能是水中泥沙、有色离子含量较大,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悬浮物,矿化度极高,如果这样的水由于滤失作用进入地层会严重影响土壤的碱金属平衡,对人和牲畜造成很大危害。压裂返排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油类和重金属离子,成分复杂,对水质污染很大,大大增加了处理难度。
研究表明,大部分页岩气压裂后采出水具有高化学需氧量(COD)、高生化需氧量(BOD)、高悬浮物(TSS)、高矿化度(TDS)、难生物降解和成分复杂等特点。但现有的技术在处理结果、能耗、经济效益等方面都还具有一定的缺陷,对其中无机盐的综合利用也少有研究。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页岩气压裂采出水处理方法,该方法采出水用步进化学沉淀法除其中的Ca2+、Mg2+、Ba2+、Sr2+等离子,研究不同沉淀剂、不同PH等对该过程的影响,并回收硫酸钡;得到含高浓度NaCl的无机盐水后,进行蒸发浓缩结晶,处理后的污水达到国家污水排放标准;从而达到了节能减排、变废为宝的目的,实现了资源综合利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页岩气压裂采出水处理方法,处理方法步骤如下:
1)对整个页岩气开采过程的压裂返排液和产出水进行性质数据分析;
2)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对页岩气压裂后采出水采用臭氧/电絮凝组合工艺进行预处理;
3)对页岩气压裂后采出水预处理后,进行步进化学沉淀,其沉淀剂采用氧化物与硫酸组合;
4)沉淀后得到含高浓度NaCl的无机盐水,并进行蒸发浓缩结晶后达到国家污水排放标准。
进一步优化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步骤1)中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度法测定金属离子的含量,重铬酸钾法测定COD,碘量法测定BOD;同时将不同时段采出水性质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相应的数据结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科技学院,未经重庆科技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8134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