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内螺杆驱动井下抽油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0382240.0 | 申请日: | 2018-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8634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10 |
发明(设计)人: | 钟功祥;廖光平;邹迪;向令;侯军;张言开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石油大学 |
主分类号: | F04B47/06 | 分类号: | F04B47/06;F04B17/03;F04B53/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500 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新***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螺杆 换向块 往复直线运动 单向旋转 井下抽油 螺旋槽 滑动 减速器 单向旋转运动 双作用柱塞泵 滚动 驱动 传动方式 电机输出 旋转动力 原油举升 直接转换 自动换向 抽油机 倒置式 杆抽油 内表面 小井眼 抽油 降耗 举升 深井 采油 电机 减速 节能 转换 | ||
一种内螺杆驱动井下抽油装置,涉及一种抽油机。其主要包括倒置式双作用柱塞泵,内螺杆,换向块:电机输出旋转动力,经减速器减速后,带动内螺杆单向旋转,内螺杆的内表面有两条左右旋螺旋槽,可自动换向,换向块以滚动加滑动的方式在螺旋槽内运动,连杆固定在换向块上,把内螺杆的单向旋转运动转换成上下往复直线运动,从而将原油举升至地面。本发明把电机的单向旋转直接转换为往复直线运动进行抽油,实现了无杆抽油,其结构简单,内螺杆的结构尤其适用于深井、小井眼采油,换向块滚动加滑动的传动方式提高了举升效率。真正实现节能、降耗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油田用抽油机,具体涉及到一种井下无抽油杆机械举升换向抽油装置。
背景技术
油田采油模式主要有三种:地面动力驱动采油、井下动力驱动采油、自喷井采油。目前油田大部分已进入开采中后期,自喷井采油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开采环境。地面动力驱动采油包含抽油机有杆泵和地面驱动螺杆泵,它们都属于有杆泵采油方式,结构简单、制造容易,在当前占主导地位,约占人工举升井数的90%左右。但是,这种方式工作时需要克服抽油杆的自重和抽油杆与管壁的摩擦力做功,使得电机能耗高,效率低;此外还存在油管磨损、抽油杆断落及检泵周期短等问题。井下动力驱动采油适用于深井、水平井,主要有电潜泵、螺杆泵、水力活塞泵、射流泵,它们省去了地面机械中间传动部件和抽油杆,从根本上解决了有杆采油杆件磨损的问题,达到节能减耗的效果,是今后油田开采发展的新方向。
申请号为200610009854.1的专利提出了一种旋转电机驱动的地下往复式抽油机,其利用旋转电机+滚珠丝杠的传动形式把电机的旋转运动转换为柱塞泵的直线运动,结构简单,节能效果好,但其换向是依靠电机的正反转,当柱塞的冲次高时,电机频繁换向,影响电机的工作性能,不利于长期在井下工作。申请号为201110226920.1的专利提出了一种无杆抽油机的自动换向机构,其利用双向离合机构把电机的单向转动转换为双向转动可控输出,输出旋转动力传递给执行机构,然后由执行机构转换成往复直线运动以实现抽油动作。该发明解决了电机频繁换向问题,但其结构复杂,井下油套管空间狭小,零件强度难以保证,难于实现。
发明内容
针对目前地面动力驱动采油方式存在的问题,结合井下动力驱动采油方式,本发明提供一种内螺杆驱动井下抽油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抽油机能耗高、效率低的问题。
一种内螺杆驱动井下抽油装置,它包括操作台、井口、套管、油管、保护套筒、双作用泵、内螺杆,换向块,连杆,导向筒,电机,减速器。所述内螺杆驱动井下抽油装置安装在保护套筒内,油管下端与保护套筒螺纹紧密连接,在所述保护套筒内上端固定有倒置式双作用柱塞泵,下端安装有内螺杆。所述内螺杆下端通过下接头连接有减速器和电机。双作用泵小柱塞通过柔性轴与连杆连接,连杆外套有导向筒,限制其周向转动,使其沿导向筒的凹槽往复直线运动,连杆下端与换向块螺纹连接,换向块上有换向滑块,在内螺杆的左右往复螺旋槽里运动。井口通过操作台发出电信号,由电缆将电信号传递给井下潜油电机,驱动潜油电机单向旋转,经减速器减速后,将旋转动力传递给内螺杆,带动换向块上下往复运动,经由连杆,柔性轴,最后将动力传递给倒置式双作用往复泵柱塞,进行上下往复运动,完成采油动作。
本发明利用电机单向旋转就可以驱动双作用柱塞泵上下往复运动,实现无杆采油,其结构简单,排量大,特别是往复内螺杆的结构,既解决了井下空间狭小的难题,又保证了螺杆的强度,尤其适用于深井、小井眼采油。
附图说明
图1为内螺杆井下驱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换向滑块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换向滑块主视图。
图4为换向滑块右视图。
图5为内螺杆剖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石油大学,未经西南石油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8224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带电动机的泵
- 下一篇:控制杆泵送单元的控制器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