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水性钢桶漆的专用复合助剂在审
申请号: | 201810382594.5 | 申请日: | 2018-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764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19 |
发明(设计)人: | 刘永屏;殷晓燕;张有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益群环保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D7/65 | 分类号: | C09D7/65;C09D7/20;C09D163/00;C09D7/61 |
代理公司: | 青岛智地领创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7252 | 代理人: | 邵朋程 |
地址: | 2665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复合助剂 钢桶 聚醚改性聚二甲基硅氧烷 共聚体 附着力 乙二醇单丁醚 重量份配比 套色 化学生产 去离子水 直接喷涂 漆喷涂 酸洗磷 添加量 丙酮 底材 加温 渗色 外溅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水性钢桶漆的专用复合助剂,其是由以下重量份配比的成分组成:去离子水65份、乙二醇单丁醚10份、聚醚改性聚二甲基硅氧烷共聚体15份、丙酮10份;所述聚醚改性聚二甲基硅氧烷共聚体选用德国毕克化学生产的BYK333。该复合助剂在水性钢桶漆中的添加量为0.01%‑0.03%。本发明专用复合助剂添加到市面上普通钢桶漆里面后,底材不需要酸洗磷化,也不用加温,直接喷涂即可,而且附着力可达到1级,效果较好。用于套色漆喷涂时,不同颜色不会渗色,外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涂料行业,尤其涉及钢桶漆领域,更为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用在水性钢桶漆里的专用复合助剂。
背景技术
在节能环保要求越来越高的今天,市面上的钢桶漆多数在喷涂前,都要把基材酸洗磷化处理,再水洗加热,不仅增加了工序,还增加了能耗,而且还要再处理酸洗磷化的水,造成了二次污染。然而如果不进行上述复杂工序处理,直接喷涂市面上普通的钢桶漆则会出现缩孔,甚至出现漆膜的大面积脱落等问题。
发明内容
基于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水性钢桶漆的专用复合助剂。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用于水性钢桶漆的专用复合助剂,其是由以下重量份配比的成分组成:去离子水65份、乙二醇单丁醚10份、聚醚改性聚二甲基硅氧烷共聚体15份、丙酮10份;
所述聚醚改性聚二甲基硅氧烷共聚体选用德国毕克化学生产的BYK333。
优选的,所述乙二醇单丁醚选自巴斯夫化学或美国陶氏生产。
优选的,该复合助剂在水性钢桶漆中的添加量为0.01%-0.03%。
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是:
本发明专用复合助剂添加到市面上普通钢桶漆里面后,底材不需要酸洗磷化,也不用加温,直接喷涂即可,而且附着力可达到1级,效果较好。用于套色漆喷涂时,不同颜色不会渗色,外溅。
本发明所使用的聚醚改性聚二甲基硅氧烷共聚体,由德国毕克化学生产,型号BYK333,它是一种有机硅改性润湿流平剂,可以有效的通过减低涂料表面张力提供良好的底材润湿,即使对于润湿困难的底材也可以,并具有良好的防缩孔性,防止了贝纳德漩涡的形成,而且对流平和光泽也有改善,对于表面有少许油污的底材起到了很好的润湿性。
对于套色漆喷涂时,本发明复合助剂加入到套色漆中,能有效的控制涂料的表面张力,让两种颜色不互渗,不飞溅,有良好清晰的切边。
本发明使用的乙二醇单丁醚,是一种优良的溶剂,以及表面活性剂。它加入到漆中,可以有效的去除底材表面的油污,辅助降低涂料的表面张力。
乙二醇单丁醚和聚醚改性聚二甲基硅氧烷共聚体按一定比例配合使用,相互协同,可有效控制涂料的表面张力,润湿效果好,进而提高了漆膜的附着力,提升了漆的防缩孔性等相关性能。
本发明使用的丙酮,它是一种豁免溶剂,沸点低,它的主要作用是抗流挂效果好,有效提高漆的塑性。
综上所述,本发明专用复合助剂添加到普通水性钢桶漆里面,解决了基材处理工序复杂的问题,降低了施工成本,简化了施工工艺,避免了二次污染,节能环保。同时该专用复合助剂还有效提高了漆膜的附着力,提升了漆的塑性,改善了漆的施工性等相关性能。套色漆添加使用后,漆膜不渗色,不外溅。
具体实施方式
基于现有市面上的普通钢桶漆在喷涂前需要复杂工序处理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用于水性钢桶漆的专用复合助剂。该专用复合助剂是由以下重量份配比的成分组成:去离子水65份、乙二醇单丁醚10份、聚醚改性聚二甲基硅氧烷共聚体15份、丙酮10份;所述聚醚改性聚二甲基硅氧烷共聚体选用德国毕克化学生产的BYK333;所述乙二醇单丁醚优选巴斯夫化学或美国陶氏生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益群环保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青岛益群环保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8259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