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锂离子动力电池析锂的检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384713.0 | 申请日: | 2018-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3250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02 |
发明(设计)人: | 姚丹;彭文;李亚金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36 | 分类号: | G01R31/36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长远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19 | 代理人: | 段晓微 |
地址: | 2300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析锂 锂离子动力电池 平面坐标 检测 内阻 锂离子电池 边界曲线 实际容量 坐标点 电池 位置关系判断 安全性能 批量检测 使用寿命 点位置 转换 绘制 测试 移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锂离子动力电池析锂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建立平面坐标,并且在平面坐标中绘制由锂离子电池容量与内阻关系的析锂边界曲线L1;S2、检测待测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实际内阻与实际容量;S3、将实际内阻与实际容量转换为坐标点并移动到平面坐标中;S4、根据坐标点与析锂边界曲线L1的位置关系判断待测锂离子动力电池是否析锂。本发明将电池析锂检测转换为平面坐标内的线点位置对比,测试方法简单易行,提高了锂离子电池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能。本发明,尤其适用于电池批量检测,有利于提高检测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锂电池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锂离子动力电池析锂的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因其环境友好、污染小、循环寿命长、没有记忆效应等优点,广泛应用于移动数码产品,另外由于锂离子电池具有比能量高、比功率大、使用寿命长、工作范围宽等特点,已被成功应用在电动道路车辆上。然而,目前锂离子电池在使用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当锂离子电池经历过充、低温充电、大倍率下充电等工况时,会引起较大的极化,而持续的极化,使锂离子可能会在负极表面还原成锂金属,发生析锂现象。析锂对锂离子电池的寿命和安全性都有较大影响:一方面,由于析出的部分锂金属在放电时无法被氧化为锂离子,造成电池容量的衰减;另一方面,析出的锂金属可能形成枝晶,枝晶的持续生长可能刺穿隔膜,诱发电池内短路,导致危险事故。因此,对锂离子电池析锂现象的研究尤为必要。
由于锂金属非常活泼,接触空气即发生反应,且对电子不敏感,对其检测比较困难,通过能谱、XRD等手段很难检测到负极析出的锂。目前锂离子电池负极析锂的检测方法比较单一,主要是通过电池拆解后的形貌分析,一般只有当电极表面有大量的枝晶状物质生成时才能通过扫描电镜或者光学显微镜观察到,此时电池的安全性可能已经受到威胁。另外,锂离子电池,尤其是动力电池,电池体积和重量较大,有些电池还是钢壳电池,拆解电池时较危险,并且需要耗费较大的人力和物力。因此目前迫切需要对负极析锂现象进行准确的检测,从而避免锂离子电池由于析锂导致电池的安全性问题,保证锂离子电池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能。
发明内容
基于背景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锂离子动力电池析锂的检测方法。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锂离子动力电池析锂的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建立平面坐标,并且在平面坐标中绘制由锂离子电池容量与内阻关系的析锂边界曲线L1;
S2、检测待测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实际内阻与实际容量;
S3、将实际内阻与实际容量转换为坐标点并移动到平面坐标中;
S4、根据坐标点与析锂边界曲线L1的位置关系判断待测锂离子动力电池是否析锂。
优选地,步骤S4中,如果坐标点位于析锂边界曲线L1上方,则判断待测锂离子动力电池不析锂;反之,则判断待测锂离子动力电池析锂。
优选地,步骤S2中,实际容量的测试方法为:在预设温度下,采用恒流转恒压的充电方法将电池充满,再将电池静置预设时间后,以预设电流值进行恒流放电至放电截止电压,获取的放电容量作为实际容量。
优选地,采用恒流转恒压的充电方法将电池充满的具体方式为:采用恒流充电至充电截止电压后,再以恒压充电至预设截止电流。
优选地,预设截止电流为0.02C,预设电流值为0.01C。
优选地,预设温度为25℃下,预设时间等于或者等于1小时。
优选地,步骤S2中,在50%放电深度下采用混合脉冲功率方法测得的直流内阻作为实际内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未经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8471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