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杜仲肥皂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387144.5 | 申请日: | 2018-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0848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05 |
发明(设计)人: | 张继川;崔树阳;张立群;岳慧;高瑞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化工大学;山东贝隆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1D9/02 | 分类号: | C11D9/02;C11D9/38;C11D9/44;C11D9/60;A61Q19/10 |
代理公司: | 北京知舟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50 | 代理人: | 杨茜 |
地址: | 100029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杜仲 肥皂 精粉 制备 强碱 化学制品 皮肤吸收 皮肤瘙痒 人体皮肤 植物油脂 香精 矿物质 安神 污渍 化工品 抗过敏 重量份 着色料 滋补 维生素 过敏 护肤 益气 调和 洗涤 蛋白质 脂肪 滋润 中药 刺激 人群 缓解 | ||
本发明涉及日常生活化工品领域的一种杜仲肥皂及其制备方法;所述杜仲肥皂,包含重量份数计的以下组分:植物油脂100份,杜仲精粉4~16份,强碱4~16份,水12~28份,奶类4~16份,香精0~2份,着色料0~2份;杜仲精粉具有中药调和滋补的作用,味道清新,安神益气,针对皮肤瘙痒具有抗过敏和缓解的功效;奶类中含有脂肪、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等,容易被皮肤吸收,有美白润肤的作用;本发明提供的杜仲肥皂既可以用于洗涤污渍,又能用于滋润护肤,使用起来感觉细腻温和,产品没有多余化学制品的添加,对人体皮肤没有刺激,不容易发生过敏,基本可以满足任何种类人群的使用需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日常生活化工品领域,更进一步说,涉及一种杜仲肥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皂类产品的生产具有悠久的历史,大约在公元前2500年就有用油脂和含有碳酸钾的植物灰制取钾皂,并用这种肥皂洗涤羊毛的记载。19世纪以来,由于高效制碱法的快速发展,使肥皂的生产进入了工业化的阶段。现如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物质生活的健康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开发具有安全性、稳定性、性价比高、效果明显的肥皂,具有非常好的发展前景。
目前市面上的商品肥皂主要组分为硬脂酸钠,是由强碱和油脂皂化反应产生,另外会加入各种化学添加剂制成各种特殊功能的肥皂。如在皂基中加入硫磺组分制成硫磺药皂,或者在皂基中加入香料和染料制成既有颜色又有香味的香皂。但加入的添加剂一般对皮肤有副作用伤害,使用后皮肤会干燥,且容易过敏。杜仲是中国特有的传统滋补名贵药材,具有补肝肾、强筋骨、降血压、安胎等诸多功能;公开号为CN106350312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中药抗皱手工皂,但是其使用的是化学试剂进行浸泡提取的杜仲提取物,会产生化学提取试剂残留,使用中对皮肤有刺激性。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杜仲肥皂,具体地涉及杜仲肥皂及其制备方法。肥皂是高级脂肪酸的钠盐,其分子结构由两部分构成,一端是亲水的极性羧基,另一端是亲油的非极性羟基,肥皂溶于水时会发生定向排列,由于这种高级脂肪酸盐层的存在,削弱了水表面分子间的作用力,起到了表面活性剂的作用,再通过机械式搓揉和水的冲刷达到洗涤污垢的目的。本发明通过添加天然物质杜仲精粉,使香皂具有安神益气、味道清新的功效,长期使用安全高效皮肤无刺激、不过敏,适用人群范围广泛。本发明使用的杜仲精粉为杜仲叶直接球磨处理后而得,制备中减少了化学提取试剂的毒害作用,更加健康环保;天然组分奶类的加入能有效改善肌肤问题,使用起来感觉温和细腻;从而达到治疗和营养皮肤的双重功效,使用后皮肤不干燥,不刺激皮肤。
本发明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杜仲肥皂,可包含重量份数计的以下组分:
植物油脂100份;
杜仲精粉4~16份,优选8~12份;
强碱4~16份,优选8~12份;
水12~28份,优选18~22份;
奶类4~16份,优选8~12份;
香精0~2份,优选0.2~2份,更优选0.8~1.2份;
着色料0~2份,优选0.2~2份,更优选0.8~1.2份。
最优选地,所述的杜仲肥皂包含以下组分:
植物油脂100份;
杜仲精粉8~12份;
强碱8~12份;
水18~22份;
奶类8~12份;
香精0.8~1.2份;
着色料0.8~1.2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化工大学;山东贝隆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化工大学;山东贝隆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8714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