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治理及生态修复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387490.3 | 申请日: | 2018-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2043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09 |
发明(设计)人: | 王宇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寰宇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9C1/08 | 分类号: | B09C1/08;B09C1/10 |
代理公司: | 郑州中原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41109 | 代理人: | 霍彦伟 |
地址: | 450008 河南省郑州市***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土壤重金属污染 重金属粒子 生态修复 转化器 生物活性 菌草 治理 受污染土壤 生态环境 制备生物 治理污染 重金属 基质 填埋 接种 细菌 取出 改良 土壤 制作 转化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治理及生态修复方法,具体步骤如下:①制作基质;②接种细菌;③制备生物活性重金属粒子转化器;④生物活性重金属粒子转化器的填埋;⑤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治理及生态修复;⑥取出菌草根。本发明利用菌草根部生物活性重金属粒子转化器与菌草本身结合,固定转化受污染土壤中的重金属,改良土壤中的生态环境,达到治理污染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土壤污染治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治理及生态修复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近年来我国工农业快速发展,土壤重金属污染日益严重。根据国土资源部数据我国约有10%以上的耕地面积受到重金属污染,约有1.5亿亩。某些发达地区污染耕地面积达到50%,更是有10%的土地属于重度污染,基本丧失生产力。
目前治理土壤污染的方法主要有:1、物理治理法,采用换取客土物理清除污染土壤;优点是效果明显,缺点是原污染土壤会造成二次污染,工程费用高。2、化学治理法,是向污染土壤投入改良剂、抑制剂,改良土壤有机质,改变土壤PH值及电导等特性,使土壤中重金属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优点是治理效果和费用都适中,缺点是重金属活性容易再度激活,再度造成污染。3、农业治理方法,种植不进入食用的作物;优点是易操作费用低,缺点治理周期长,效果差。
菌草为多年生禾本科直立丛生型植物,具有较强的分蘖能力,这是一种适宜在热带、亚热带、温带生长和人工栽培的高产优质菌草。菌草植株高大,抗逆性强,产量高,粗蛋白和糖分含量高,直立、丛生,根系发达,茎粗可达3.5厘米,节间长9~15厘米,15个有效的分蘖,每节着生一个腋芽,并由叶片包裹,叶片互生,长60~132厘米,叶片宽3.5~6厘米,8个月共生长35片叶。株高最高的达7.08米,50个节,株重达3.25公斤,每公顷产鲜草达521.6吨。
发明内容
针对土壤重金属治理的现状及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治理及生态修复方法,采用生物活性重金属粒子转化器结合菌草生物治理方法,既可以有效降低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治理周期也比较短,治理成本低,在治理过程中还可以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
本发明的目的是以下述方式实现的: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治理及生态修复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①制作基质:将木屑、草粉、橘皮按照(2-3):(1-1.5):(1-1.5)的比例混合,洒水搅拌均匀,在25℃室温下密封发酵6-8天;
②接种细菌:对基质进行消毒,调节基质pH值为6.5-7.5,将能转化吸附重金属的生物活性转化剂、重金属粒子阻断剂及促进菌种生长的物质均匀投放到基质中,在25-40℃环境中,保持湿润,培养3-5天;
③制备生物活性重金属粒子转化器:将步骤②所得基质填充到可降解的转化阻断器内,再将菌草幼苗移植到可降解的转化阻断器内的基质内,即可制得生物活性重金属粒子转化器;
④生物活性重金属粒子转化器的填埋:把步骤③制得的生物活性重金属粒子转化器斜埋入污染土壤中,深度10厘米,株距20厘米,行距40厘米,浇水定根,两周内保持土壤湿润;4个月左右菌草可以长成2-3米高,根系深2-3米;
⑤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治理及生态修复:菌草发达的根系可为生物活性转化剂和重金属粒子阻断剂提供良好的微环境,把土壤中的重金属吸附到菌草根系上,生物活性转化剂和重金属粒子阻断剂可以在自然状态下对有毒重金属发生还原反应,改变根系的微循环,达到转化和固定土壤中的重金属的目的;
⑥取出菌草根:菌草为多年生草本植物,3-5年后,深耕取出土壤中的菌草根,可以有效治理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
步骤②中,所述生物活性转化剂为内生菌、球形红细菌和光合菌。
步骤②中,所述重金属粒子阻断剂为根际细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寰宇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河南寰宇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8749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