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耦合式变压吸附制气系统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388060.3 | 申请日: | 2018-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1985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16 |
发明(设计)人: | 刘安涟;严军;王俊新;王洋;范灏;宋劭;沈玉如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 |
主分类号: | B01D53/053 | 分类号: | B01D53/053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胡建平;周舒蒙 |
地址: | 430064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耦合 变压 吸附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耦合式变压吸附制气系统,包括空气缓冲罐、空气压缩机、吸附塔A、吸附塔B和产气罐,空气缓冲罐通过管道与空气压缩机相连,空气缓冲罐的出口与吸附塔A连通,空气缓冲罐的出口与吸附塔B的入口连通;吸附塔A的出口与产气罐连通,吸附塔B的出口与产气罐的顶部连通;吸附塔A、吸附塔B、空气缓冲罐和产气罐均分别内置有分子筛。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耦合式变压吸附制氧方法。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利用空气缓冲罐、吸附塔、产气罐之间的压力互动,使装填有分子筛的空气缓冲罐和产气罐也产生变压吸附效果,与吸附塔变压吸附进行耦合,达到降低产气露点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常温空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耦合式变压吸附制气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变压吸附(简称PSA)技术是近几十年来新崛起的气体分离技术,其利用吸附剂对气体组分具有选择吸附性,以及吸附容量随压力变化的特性,通过周期性的压力变化实现气体分离。变压吸附技术由Skarstrome等人于1960年发明,最初在工业上主要用于空气干燥和氢气纯化,1970年后开发用于空气制氧或制氮,1976年后逐渐开发成功用碳分子筛、沸石分子筛的变压吸附法,从空气中制氧气或氮气,1980年实现了用单床PSA法吸附制取医用氧。
在现行的变压吸附制氧、制氮方法中,没有发现对现有变压吸附效果进行相互耦合的提法。常规变压吸附所制取的氧气、氮气其露点通常在-40℃左右,用户通常需要低露点如-65℃以下的产品气,则需要进一步吸附干燥。变压吸附制氧、制氮与吸附干燥除水均是变压吸附设计,但两种工艺实质上只是相互串联,并没有进行耦合,两者的工作,实质上是各自独立的。在产品氧气、氮气不进一步增压时,用于吸附干燥的13X分子筛、活性氧化铝等干燥剂由于其能达到的最低露点为-70℃左右,在-65℃~-70℃这个区间进行干燥时,其允许吸水量很小,因此必须增加吸附干燥塔的装筛量或减小吸附干燥塔的吸附时间,但无论增加装筛量或是减小吸附时间,相应的用于吸附干燥塔再生的氧气、氮气损耗都会大大增加。而对氧气、氮气先进行增压,然后再进行吸附干燥,虽可显著增加干燥塔的允许吸水量,减少干燥塔装筛量或延长吸附时间,使露点更为稳定,但在增加压缩能耗的同时其氧气、氮气用于再生的损耗仍然不小。考虑到干燥剂在其能达到的极限露点附近工作,必须对其露点进行实时监测,以防止干燥剂性能下降导致的露点超标。
综上,在满足产品气低露点品质要求时,这种串联的变压吸附制氧、制氮,占用的资源大、用于吸附干燥塔再生需要损耗产品气、增加压缩能,经济性较低。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产气露点低的耦合式变压吸附制气系统及方法。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耦合式变压吸附制气系统,主要包括空气缓冲罐、空气压缩机、吸附塔A、吸附塔B和产气罐,所述空气缓冲罐的出口通过管道与空气压缩机相连,空气缓冲罐的出口与进气阀A与吸附塔A连通,空气缓冲罐的出口经进气阀B与吸附塔B的入口连通;所述吸附塔A的入口通过管道与排废阀A相连,吸附塔B的入口通过管道与排废阀B相连;所述吸附塔A的出口经产气阀A与产气罐连通,吸附塔B的出口经产气阀B与产气罐的顶部连通;吸附塔A的出口经吹扫充压阀A与产气罐的顶部连通,吸附塔B的出口经吹扫充压阀B与产气罐的顶部连通;吸附塔A的出口经均压阀A与吸附塔B的入口连通,吸附塔B的出口经均压阀B与吸附塔A的入口连通;所述吸附塔A、吸附塔B、空气缓冲罐和产气罐均分别内置有分子筛。
按上述方案,所述空气缓冲罐内置有5A沸石分子筛。
按上述方案,所述产气罐内置有5A沸石分子筛。
按上述方案,所述吸附塔A和吸附塔B分别内置有G502沸石分子筛。
按上述方案,所述空气缓冲罐内设有分子筛床层,分子筛铺于分子筛床层上;所述空气缓冲罐的进气和出气为相对空气缓冲罐内分子筛床层同向。
按上述方案,所述产气罐的底部通过管道依次与第二减压阀和节流阀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未经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8806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适用于提升PSA装置连续运转周期的方法和装置
- 下一篇:水洗空气净化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