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线路板夹具除铜的除铜剂在审
申请号: | 201810391072.1 | 申请日: | 2018-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0893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05 |
发明(设计)人: | 徐刚;蔡国军;苑举春;李瀚;罗昭斌;詹梓轩;邵家维;周选文;钟丽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惠州市鸿宇泰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3F1/18 | 分类号: | C23F1/18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陈卫;谭映华 |
地址: | 516000 广东省惠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线路板夹具 硝酸 除铜剂 车间环境 氯化铵 减少有害气体排放 夹具 安全隐患 二氧化氮 绿色环保 人身伤害 危险系数 烟雾去除 组分配置 促进剂 挥发 去除 烟雾 自然环境 尾气 爆炸 生产 | ||
一种用于线路板夹具除铜的除铜剂,包括烟雾去除剂、蚀铜促进剂以及硝酸。本发明采用低浓度的硝酸和氯化铵等组分配置成的除铜剂进行线路板夹具除铜,由于氯化铵对铜的腐蚀性比较大,能有效去除夹具上铜,提高了线路板夹具的除铜效率,采用低浓度的硝酸,使得线路板夹具除铜过程中不易产生硝酸烟雾和引起爆炸,减少原材料的损失,减少硝酸挥发对操作人员的人身伤害,改善车间环境,降低了除铜剂的危险系数,降低安全隐患,提高安全性;同时,还可以减少线路板夹具除铜过程中二氧化氮等有害气体的产生量,减少了尾气产生量,减少有害气体排放时对车间环境以及自然环境的影响,符合国家倡导的绿色环保生产的需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线路板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线路板夹具除铜的除铜剂。
背景技术
电镀就是利用电解作用使金属或其它材料制件的表面附着一层金属膜的工艺从而起到防止金属氧化,提高耐磨性、导电性、抗腐蚀性等作用。电镀是线路板制作过程中常见的工艺,其中电镀铜是运用较广的一种电镀工艺。线路板在镀铜过程中,夹持线路板的夹具往往也被镀铜,镀铜夹具不处理的话就会造成其它工序反应液的污染,影响线路板质量。
现在大多数工厂都是采用浓硝酸来溶解夹具上的铜,但是浓硝酸不稳定,易挥发形成硝酸烟雾,另外,浓硝酸去除夹具上的铜时,产生有害气体二氧化氮。因此线路板生产企业,采用浓硝酸去除夹具上的铜时,产生的二氧化氮和挥发的浓硝酸的混合有毒烟雾,当操作人员吸入二氧化氮和浓硝酸混合物时可导致操作人员中毒,影响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存在极大安全隐患;另外,二氧化氮和浓硝酸混合物挥发至空气中,造成有毒气体排放,污染环境。
因此,如何去除电镀夹具上附着的金属铜膜,且去除金属铜膜过程中不产生有害烟雾,改善车间环境,减少有害气体的产生,符合绿色环保生产要求成为电镀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一种低危险且尾气排放量低的用于线路板夹具除铜的除铜剂,可以有效的去除线路板夹具上的金属铜,同时减少除线路板夹具过程中有害气体的产生,改善车间环境,降低安全隐患,提高安全性,符合绿色环保生产的需求。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方案实现:一种用于线路板夹具除铜的除铜剂,包括烟雾去除剂、蚀铜促进剂以及硝酸。
优选地,所述的蚀铜促进剂包括氯化铵、甲酸。
优选地,所述的除铜剂的各组分的质量百分比如下:
烟雾去除剂 1%~10%;
氯化铵 1%~8%;
甲酸 1%~8%;
硝酸 75%~97%。
优选地,所述的烟雾去除剂的质量百分比为2%~5%。
优选地,所述的氯化铵的质量百分比为3%~7%。
优选地,所述的甲酸的质量百分比为1%~5%。
优选地,所述的烟雾去除剂为尿素。
优选地,所述的硝酸浓度为30%~55%。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改变了传统的线路板夹具除铜工艺中采用高浓度硝酸进行线路板夹具除铜的方式,采用低浓度的硝酸和氯化铵等组分配置成的除铜剂进行线路板夹具除铜,由于氯化铵对铜的腐蚀性比较大,能有效去除夹具上铜,提高了线路板夹具的除铜效率,采用低浓度的硝酸,使得线路板夹具除铜过程中不易产生硝酸烟雾和引起爆炸,减少原材料的损失,减少硝酸挥发对操作人员的人身伤害,改善车间环境,降低了除铜剂的危险系数,降低安全隐患,提高安全性;同时,还可以减少线路板夹具除铜过程中二氧化氮等有害气体的产生量,减少了尾气产生量,减少有害气体排放时对车间环境以及自然环境的影响,符合国家倡导的绿色环保生产的需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惠州市鸿宇泰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惠州市鸿宇泰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9107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