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金属复合管环焊缝超声波检测用对比试块及其设计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392716.9 | 申请日: | 2018-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6089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06 |
发明(设计)人: | 聂向晖;张鸿博;刘琰;李为卫;方艳;冯泉;丰振军;李亮;许彦;刘迎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管材研究所;北京隆盛泰科石油管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9/30 | 分类号: | G01N29/30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邦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61211 | 代理人: | 杨引雪 |
地址: | 710065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环焊缝 对比试块 试块本体 衬层 人工缺陷 双金属复合管 超声波检测 基层外表面 内表面 基层 超声波检测系统 有效检测范围 半圆形凹槽 两端位置 无损检测 界面处 灵敏度 位置处 异金属 壁厚 分层 管体 焊趾 | ||
1.双金属复合管环焊缝超声波检测用对比试块,其特征在于:包括圆弧形试块本体(21)、设置在试块本体(21)上的环焊缝(20)以及开设在试块本体(21)和环焊缝(20)上的多个人工缺陷,所述试块本体(21)包括基层(1)和衬层(2);
所述试块本体(21)所对应的外径、基层(1)壁厚、衬层(2)壁厚均与被检双金属复合管规定直径和壁厚相同,试块本体(21)的材质与被检双金属复合管相同或具有相类似的声学特性;
所述人工缺陷包括:
第一类、设置在基层(1)外表面焊趾部位的8#人工缺陷(8)、设置在基层(1)外表面且位于环焊缝(20)中间部位的9#人工缺陷(9)、设置在衬层(2)内表面焊趾部位的10#人工缺陷(10),以及设置在衬层(2)内表面且位于环焊缝(20)中间部位的11#人工缺陷(11);
第二类、设置在环焊缝(20)内异金属界面处的12#人工缺陷(12)和设置在环焊缝(20)内且位于基层(1)壁厚1/2位置处的17#人工缺陷(17);
第三类、设置在基层(1)内用于模拟基层(1)分层的13#人工缺陷(13)、设置在试块本体(21)上用于模拟基层(1)与衬层(2)间结合不良的14#人工缺陷(14);
所述8#人工缺陷(8)、9#人工缺陷(9)、10#人工缺陷(10)、11#人工缺陷(11)、12#人工缺陷(12)、17#人工缺陷(17)、13#人工缺陷(13)、14#人工缺陷(14)中,任意两个人工缺陷之间沿环焊缝(20)方向均具有间距;
所述8#人工缺陷(8)、9#人工缺陷(9)、10#人工缺陷(10)、11#人工缺陷(11)均为平行于环焊缝(20)方向的刻槽;
所述12#人工缺陷(12)、17#人工缺陷(17)均为中心轴线平行于环焊缝(20)方向的短横孔;
所述13#人工缺陷(13)和14#人工缺陷(14)均为平底孔,13#人工缺陷(13)的埋深为基层(1)厚度的0.5~0.75倍,14#人工缺陷(14)的埋深为基层(1)厚度的1倍;
所述试块本体(21)上的环焊缝(20)两端位置处分别开设有半圆形凹槽(15、16),半圆形凹槽(15、16)的圆心位于环焊缝(20)中心线上,所述12#人工缺陷(12)和17#人工缺陷(17)设置在半圆形凹槽(15、16)的圆弧顶部位置;
定义垂直于环焊缝(20)的方向为试块本体(21)宽度方向,所述试块本体(21)宽度方向的边缘距基层(1)外表面焊趾部位的距离L不小于2.5KT,其中K为超声波检测用斜探头(18)的K值;对于冶金复合管和管端堆焊的机械复合管,T=基层(1)壁厚+衬层(2)壁厚;对于管端封焊的复合管,T=基层(1)壁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金属复合管环焊缝超声波检测用对比试块,其特征在于:所述8#人工缺陷(8)有两个,分别位于基层(1)外表面环焊缝(20)两侧的焊趾部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金属复合管环焊缝超声波检测用对比试块,其特征在于:所述10#人工缺陷(10)有两个,分别位于衬层(2)内表面环焊缝(20)两侧的焊趾部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金属复合管环焊缝超声波检测用对比试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刻槽为矩形刻槽或V形刻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金属复合管环焊缝超声波检测的对比试块,其特征在于:所述8#人工缺陷(8)、9#人工缺陷(9)、10#人工缺陷(10)、11#人工缺陷(11)均为矩形刻槽或V形刻槽。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金属复合管环焊缝超声波检测用对比试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刻槽与所述短横孔所产生的超声波回波信号应不互相干扰,二者沿环焊缝(20)方向的间距至少为20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金属复合管环焊缝超声波检测用对比试块,其特征在于:所述13#人工缺陷(13)和14#人工缺陷(14)均与环焊缝(20)之间具有间距,且在检测时与环焊缝(20)及焊趾处人工缺陷不互相影响。
8.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双金属复合管环焊缝超声波检测用对比试块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制作试块本体(21):
选择与被检复合管规定直径、基层(1)壁厚、衬层(2)壁厚相同,材质声学特性相同或类似的复合管管段,按照被检环焊缝的焊接工艺焊接后,从环焊缝处截取部分圆弧形试件,作为试块本体(21);或者,从被检复合管环焊缝(20)处截取部分圆弧形试件,作为试块本体(21);
定义垂直于环焊缝(20)的方向为试块本体(21)宽度方向,所述试块本体(21)宽度方向的边缘距基层(1)外表面焊趾部位的距离L不小于2.5KT,其中K为超声波检测用斜探头(18)的K值;对于冶金复合管和管端堆焊的机械复合管,T=基层(1)壁厚+衬层(2)壁厚;对于管端封焊的复合管,T=基层(1)壁厚;
2)在所述试块本体(21)上的环焊缝(20)两端位置处分别开设半圆形凹槽(15、16),所述半圆形凹槽(15、16)的圆心位于环焊缝(20)中心线上;
3)人工缺陷设计:
在试块本体(21)上设计多个人工缺陷,要求任意两个人工缺陷之间沿环焊缝(20)方向均具有间距;
所述人工缺陷包括:
第一类、设置在基层(1)外表面焊趾部位的8#人工缺陷(8)、设置在基层(1)外表面且位于环焊缝(20)中间部位的9#人工缺陷(9)、设置在衬层(2)内表面焊趾部位的10#人工缺陷(10),以及设置在衬层(2)内表面且位于环焊缝(20)中间部位的11#人工缺陷(11),所述8#人工缺陷(8)、9#人工缺陷(9)、10#人工缺陷(10)、11#人工缺陷(11)均为平行于环焊缝(20)方向的刻槽;
第二类、设置在环焊缝(20)内异金属界面处的12#人工缺陷(12)和设置在环焊缝(20)内且位于基层(1)壁厚1/2位置处的17#人工缺陷(17),所述12#人工缺陷(12)、17#人工缺陷(17)均为中心轴线平行于环焊缝(20)方向的短横孔,且位于所述半圆形凹槽(15、16)的圆弧顶部位置;
第三类、设置在基层(1)内用于模拟基层(1)分层的13#人工缺陷(13)、设置在试块本体(21)上用于模拟基层(1)与衬层(2)间结合不良的14#人工缺陷(14),所述13#人工缺陷(13)和14#人工缺陷(14)均为平底孔,13#人工缺陷(13)的埋深为基层(1)厚度的0.5~0.75倍,14#人工缺陷(14)的埋深为基层(1)厚度的1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管材研究所;北京隆盛泰科石油管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管材研究所;北京隆盛泰科石油管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92716.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超声波探伤的换挡杆总成的夹具
- 下一篇:一种超声换能器模型制作方法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