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移动应用程序卡顿度监控和量化评估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393490.4 | 申请日: | 2018-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471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12 |
发明(设计)人: | 杨扬;戚正伟;夏鸣远;赵文华;刁子恒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11/30 | 分类号: | G06F11/30;G06F11/34 |
代理公司: | 上海恒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1317 | 代理人: | 张宁展 |
地址: | 20024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应用程序 移动应用程序 单次操作 分析数据 量化评估 时间响应 响应延迟 延迟 统计分析数据 应用程序操作 用户界面更新 诊断应用程序 车载电视 程度评价 活跃区间 评分标准 手机终端 移动设备 可视化 流畅度 监控 可用 线程 响应 评估 应用 统计 开发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移动应用程序卡顿度监控和量化评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得到用户界面更新的响应时间,形成分析数据;根据分析数据,确定应用程序操作活跃的区间;统计分析数据中单次操作的长时间响应延迟的情况;统计活跃区间中连续时间內多次响应延迟的情况,判断卡顿窗口;根据单次操作的长时间响应延迟的情况和连续时间內多次响应延迟的情况,得到卡顿程度评分标准。本发明不仅获取应用程序的卡顿程度得分情况,还获得线程上下文,可用于可视化让用户找到卡顿的原因,能广泛应用于手机终端、smart watch、车载电视等各类移动设备评估应用程序的流畅度,诊断应用程序的卡顿问题,为开发者提供全面的应用程序卡顿程度评价结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端软件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移动应用程序卡顿度监控和量化评估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设备数量的增加,移动应用程序覆盖到的用户数量越来越大,分析应用程序的性能瓶颈,潜在问题,能够提高应用程序的用户体验。其中应用程序的UI流畅度最直接影响了用户体验。在运行时经常出现卡顿或甚至经常产生严重卡顿导致应用程序无响应(ANR)的应用程序往往会被用户淘汰。
在评估卡顿程度时,比较常用的做法是通过帧率(FPS)来进行判断移动终端绘制应用程序时的卡顿程度。手机屏幕显示的内容是通过移动设备系统的不同方法,把当前系统里所有进程需要显示的信息合成一帧,然后提交到屏幕上进行显示,FPS就是1秒内移动设备提交到屏幕的帧数。但系统合成帧率低并不一定意味着流畅度差,有可能是因为当前并没有任何的内容更新所导致。对于界面更新不多的App来说,仍不是一个合适的衡量数据。
目前没有发现同本发明类似技术的说明或报道,也尚未收集到国内外类似的资料。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因通过帧率来衡量移动终端绘制应用程序时的卡顿程度时,由于应用程序没有内容更新,无法衡量移动终端绘制应用程序时的卡顿程度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响应时间的移动应用程序卡顿度监控和量化评估方法。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移动应用程序卡顿度监控和量化评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得到用户界面更新的响应时间,形成分析数据;
步骤S2,根据分析数据,确定应用程序操作活跃的区间;
步骤S3,统计分析数据中单次操作的长时间响应延迟的情况;
步骤S4,统计活跃区间中连续时间內多次响应延迟的情况,判断卡顿窗口;
步骤S5,根据单次操作的长时间响应延迟的情况和连续时间內多次响应延迟的情况,得到卡顿程度评分标准。
优选地,所述步骤S1包括如下步骤:
给主线程设置一个函数,该函数能够在主线程上收到用户界面更新的响应时间,为下一步卡顿分析提供分析数据。
优选地,将所述分析数据的数据形式简化为一个长度为t的运行时长,操作延迟数据<t_i,l>,其中<t_i,l>为一个数组,t_i为某一消息操作开始的时间戳,l为对应消息的响应时间。
优选地,所述步骤S2包括如下步骤:
对分析数据中的所有的http操作和用户界面更新进行统计,剔除没有http事件和用户界面更新事件的时间段,设定其余时间段为活跃区间;对于活跃区间,根据http操作和用户界面更新的频率给予不同的权重,越活跃的区间所占的比重越大。
优选地,所述步骤S3包括如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未经上海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9349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记录线程调用情况的方法及系统
- 下一篇:应用耗电监控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