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胶囊袋及含有胶囊袋的连接器组件在审
申请号: | 201810394283.0 | 申请日: | 2018-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3581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14 |
发明(设计)人: | 肖顺群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航天科工电器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6/38 | 分类号: | G02B6/38 |
代理公司: | 合肥东信智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43 | 代理人: | 王学勇 |
地址: | 200000 上海市普陀***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胶囊袋 插座 连接器 连接器组件 对接状态 分离状态 插头 中插头 中胶囊 拔出 插合 开合 紧密贴合 防尘 防盐雾 可闭合 防潮 密封 环节 张开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胶囊袋及含有胶囊袋的连接器组件,采用可张开/可闭合的胶囊袋以实现连接器中插头和插座在分离状态、插合过程、对接状态以及拔出过程等各个环节的密封,插头中的胶囊袋和插座中的胶囊袋的界面紧密贴合在一起,并且插头中胶囊袋的开合程度和插座中胶囊袋的开合程度永远保持完全一致,使得实现连接器中插头和插座在分离状态、插合过程、对接状态以及拔出过程等各个环节过程中均具有防尘、防潮、防盐雾功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胶囊袋及含有胶囊袋的连接器组件,属于连接器防尘、防潮、防盐雾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连接器,亦称作接插件、插头和插座。一般是指电器连接器。即连接两个有源器件的器件,传输电流或信号。连接器是电子工程技术人员经常接触的一种部件。它的作用非常单纯:在电路内被阻断处或孤立不通的电路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从而使电流流通,使电路实现预定的功能。连接器形式和结构是千变万化的,随着应用对象、频率、功率、应用环境等不同,有各种不同形式的连接器。就泛指而言,连接器所接通的不仅仅限于电流,在光电子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光纤系统中,传递信号的载体是光,玻璃和塑料代替了普通电路中的导线,但是光信号通路中也使用连接器,它们的作用与电路连接器相同。
在光通信中,光纤连接器解决的是两根光纤(光缆)的接续问题,即通过设置在连接器内的机械对中装置使源光纤的激光束尽可能多地入射到接收端光纤内。
MT系连接器包括插座和插头,插座和插头均包括机械传输(MechanicalTransfer,简称MT)插芯,插头的MT插芯(公插芯)内插设的单模光纤和插座的MT插芯(母插芯)内插设的单模光纤是一一对应的关系,每一位于插头的MT插芯内的单模光纤和对应的位于插座的MT插芯内的单模光纤之间具有信号耦合关系。MT系连接器的对中原理是使用阴阳配置的精准定位针,来保证两个MT插芯的配合同心度。基于MT插芯结构成型原理,MT系连接器适用于多芯连接。
现有MT系连接器的插座、插头在使用过程中具有如下缺点:一、插座或插头在分离状态中,插座或插头内的MT插芯暴露在外,导致其易被外界灰尘或污染物污染;二、即使在插座或插头的外部加装帽盖之类的密封件使得插座或插头在分离状态中能够避免被外界灰尘或污染物污染,但是在插合过程中,仍然需要将帽盖去掉,致使插座或插头内的MT插芯暴露在外。三、插座或插头在对接状态及拔出过程,插座与插头相接触的端面存在缝隙。因此,现有MT系连接器的插座、插头在分离状态、插合过程、对接状态以及拔出过程等环节的密封性较差,不具备防尘、防潮、防盐雾等功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胶囊袋及含有胶囊袋的连接器组件,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胶囊袋,包括弹性袋体,所述弹性袋体的中段设置有伸缩褶皱,所述弹性袋体的袋口处固设有弹性门,所述弹性门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缺口,所述弹性门的中部设置有窗口。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弹性门的左/右侧设置有两个引出孔,其中一个引出孔位于缺口的一侧,另一个引出孔位于缺口的另一侧。
一种含有胶囊袋的连接器组件,包括插头、插座,所述插头的首端设置有公插芯,所述插座的首端设置有母插芯;所述公插芯的外部设置有胶囊袋一,所述胶囊袋一包括弹性袋体一,所述弹性袋体一的中段设置有伸缩褶皱一,所述弹性袋体一的袋口处固设有弹性门一,所述弹性门一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缺口一,所述弹性门一的中部设置有窗口一;所述母插芯的外部设置有胶囊袋二,所述胶囊袋二包括弹性袋体二,所述弹性袋体二的中段设置有伸缩褶皱二,所述弹性袋体二的袋口处固设有弹性门二,所述弹性门二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缺口二,所述弹性门二的中部设置有窗口二;所述弹性门一的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有控制胶囊袋一袋口张开或闭合的第一压板,所述弹性门二袋口的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有控制胶囊袋二袋口张开或闭合的第二压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航天科工电器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航天科工电器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9428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