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生物脱除煤中有机硫的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810396748.6 | 申请日: | 2018-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084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05 |
发明(设计)人: | 贺晓凌;李媛媛;谭伟洋;孟艺瑄;魏东盛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10L9/00 | 分类号: | C10L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387 天津市西青区宾水***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有机硫 脱除 土壤样品 脱硫率 采集 菌群 煤炭 加工厂 筛选 二苯并噻吩 模型化合物 燃煤发电厂 工艺步骤 工艺操作 菌种来源 煤炭脱硫 脱硫工艺 摇床转速 河道水 池水 可用 脱硫 应用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生物脱除煤中有机硫的工艺。工艺步骤为:(1)菌种来源及筛选;(2)脱硫处理;(3)脱硫率测定。本发明从天津杨柳青燃煤发电厂采集的两种土壤样品、天津原津塘煤炭加工厂采集的一种土壤样品、天津原津塘煤炭加工厂采集的池水与河道水,筛选获得煤炭脱硫菌群。以二苯并噻吩(DBT)为煤炭中有机硫的模型化合物,获得菌群的最优脱硫工艺参数为:DBT浓度0.2mmol/L,温度28℃,pH值7.1,摇床转速170r/min,脱硫率3天内最高达到99.62%。该工艺操作简单,处理时间短,可用于脱除煤中有机硫或者处理其他含噻吩类物质,具有较高的实际应用价值和推广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洁净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生物脱除煤中有机硫的工艺。
背景技术
煤是世界上重要的一次能源,为三大化石燃料之一。在全世界范围内的能源储量上,煤要远大于石油。我国作为一个多煤并且贫油的国家,煤炭是中国的主要能源,占75%以上,其中用于直接燃烧的占80%以上,且50%以上以块煤的形式用于工业或者家用锅炉。随着煤炭的不断开采,高硫煤的大量使用成为必然,若不经处理直接燃烧,将会有90%的硫转变成SO2排放入大气中,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如SO2排放导致的酸雨。煤炭在发展社会经济上贡献巨大,但同时也造成了生态环境的巨大压力。这就迫切需要加大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最大程度降低排放和污染。
煤炭中的硫主要以三种形式存在:黄铁矿硫,有机硫和硫酸盐硫。一般对燃煤前脱硫有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生物方法,常规方法中加氢脱硫能较有效脱除无机硫分,但有机硫由于其自然精细,分散在煤基质中成为最不易脱除的硫,并且还能抵抗常规的化学脱硫,难度大,成本高。最近的研究证明,生物脱硫是减少煤中硫含量,生产环境友好型燃料的一种有前景的方法。煤炭生物脱硫是将生物与煤接触,利用不同微生物,包括细菌和真菌的代谢活动,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将煤中硫脱除的方法。该方法相比理化脱硫方法有条件温和,经济,对煤热值不会损耗,并且可脱除煤中有机硫等显著的优越性。因此,采用微生物脱硫方法成为一种较新的生态技术或清洁方法,可从煤中更高效地除去硫(特别是有机硫),以解决与高硫煤燃烧相关的环境问题。
目前关于微生物法煤炭脱硫的研究中,存在脱硫菌种单一,多为红球菌,以及处理时间长,脱硫效率低等劣势。本发明针对这些问题,从廉价的煤炭周围土壤和水源中筛选出不易污染,生长快,脱硫与降解效率高的混菌,进行煤炭生物脱硫。由于燃料中的硫分60%以上以二苯并噻吩(DBT)和二苯并噻吩衍生物的形式存在,所以以DBT做为煤中有机硫的模型化合物,进行生物法脱硫实验。本发明所提供的菌群与脱硫工艺,可在3天内使脱硫率高达99.62%,且操作简单,处理时间短,可用于脱除煤中有机硫或者处理其他含噻吩类物质,具有较高的实际应用价值和推广价值。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生物脱除煤中有机硫的工艺。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生物脱除煤中有机硫的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1)菌种来源及筛选
菌种来源于从天津杨柳青燃煤发电厂采集的两种土壤样品、天津原津塘煤炭加工厂采集的一种土壤样品、天津原津塘煤炭加工厂采集的池水与河道水,分别命名为杨土1,杨土2,津塘土,池水,河道水。将上述样品经过两个月的适硫驯化,再进行以煤粉为唯一碳源的传代培养,获得脱硫菌群。
(2)脱硫处理
以二苯并噻吩(DBT)为模型化合物,进行所得菌的脱硫工艺优化。将所得混合菌配制成菌液,以4%的接种量加入到盛有DBT-乙醇-无机盐营养液的反应器中,其中DBT-乙醇溶液2mL,菌液2mL,无机盐营养液46mL,使最终锥形瓶中的装液总量为50mL。无机盐营养液为磷酸二氢钾2.44g;十二水合磷酸氢二钠14.03g;六水合氯化镁0.36g;氯化铵2.00g;四水合氯化锰0.004g;六水合氯化铁0.001g;氯化钙0.001g。设定各工艺参数进行实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工业大学,未经天津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9674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效清洁的生物质颗粒及生产方法
- 下一篇:一种改善发动机动力的添加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