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缓解内毒素感染的脆弱拟杆菌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810397388.1 | 申请日: | 2018-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1129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07 |
发明(设计)人: | 翟齐啸;陈卫;谭惠子;陆文伟;田丰伟;赵建新;张灏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C12N1/04;A61K35/741;A61P39/02;A61P1/00;C12R1/01 |
代理公司: | 23211 哈尔滨市阳光惠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林娟 |
地址: | 214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脆弱拟杆菌 内毒素感染 缓解 微生物技术领域 宿主 应用 调节性T细胞 低免疫原性 药物组合物 肠道菌群 促炎因子 血液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缓解内毒素感染的脆弱拟杆菌及其应用,属于微生物技术领域。本发明的脆弱拟杆菌CCFM1020具有低免疫原性,能够降低内毒素感染宿主血液中促炎因子的含量,增加抑炎因子的浓度,上调Foxp3+调节性T细胞的数量,及稳定肠道菌群组成。所述的脆弱拟杆菌CCFM1020用于缓解内毒素感染的药物组合物,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缓解内毒素感染的脆弱拟杆菌及其应用,属于微生物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内毒素,又称脂多糖,是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的重要组成组分。内毒素结构稳定,主要由多糖O抗原、核心多糖和类脂A(lipid A)三部分组成。类脂A是脂化的葡萄胺二糖,具有致热作用,是革兰氏阴性细菌内毒素的毒性成分。一般情况下,内毒素只有当细菌死亡溶解或用人工方法破坏菌细胞后才释放出来,而内毒素结构稳定,只有长时间的高温处理或以强碱、强酸或强氧化剂辅助高温处理才能破坏其的生物活性。
正常机体肠腔内含有大量的肠道细菌,肠粘膜能够选择性地吸收营养成分,并阻止微生物及其有害的代谢物进入。然而,当机体处在应激状态下或过量使用抗生素时,肠道菌群紊乱,释放出内毒素,过量的内毒素能够增加肠道通透性,导致一系列免疫失调引起的肠道疾病,通过屏障进入血液循环,作用于机体的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内皮细胞、血小板,以及补体系统和凝血系统等,引起微循环紊乱而导致内毒素休克;更有加重抑郁症的可能性。已有研究报道,每年至少有75万例患者发生内毒素感染休克,其中超过21万人因此丧命。
目前,针对内毒素感染的治疗原则多主张减少内毒素的产生和吸收及改善内毒素引起的微循环障碍。专利CN102406869A公开了一种采用大黄、芍丹等中药降低内毒素水平的应用方法;有研究发现,多粘菌素能特异性结合内毒素中活性部位类脂A,从而中和或者灭活其毒性(吕根法、卫国等。“多粘菌素B拮抗内毒素的体外作用研究”,《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4,26,14:1252-1254);CN106334540A、CN1864755等专利发明了用于血液灌流的内毒素吸附剂及其应用,用于清除机体内内毒素。然而,传统的中医药治疗对清除内毒素具有一定的作用,但疗效并不显著;抗生素的应用并不能有效地清除内毒素,反而具有一定的负面影响;血液净化法对内毒素有着良好的清除作用,但费用较高,且临床数据不足。
因此,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抑制肠源性内毒素引起的炎症,对治疗或预防内毒素感染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已有一些专利或专利申请文献涉及通过肠道菌治疗内毒素感染,如专利CN102470152A公开了6种乳酸菌、双歧杆菌或它们的任何混合物的细菌的以下用途:在哺乳动物中治疗代谢性内毒素血症、抑制细菌位移和调节脂质吸收。也有研究报道,双歧杆菌能够治疗内毒素引起的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Xiang Ling,et al.“Protective Effects of Bifidobacterium on Intestinal Barrier Function in LPS-Induced Enterocyte Barrier Injury of Caco-2 Monolayers and in a Rat NecModel”,《PLoS One》,2016,11(8):e016163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南大学,未经江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9738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