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氧化聚合法生产聚苯胺工业废水的综合处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397770.2 | 申请日: | 2018-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1665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8 |
发明(设计)人: | 朱爱萍;张建;南朝东;陈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州大学;扬州大学镇江高新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1/28;B01J20/34;C02F103/3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5009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氧化 聚合 生产 苯胺 工业废水 综合 处理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氧化聚合法生产聚苯胺工业废水的处理方法。首先采用氢氧化钙调节聚苯胺工业废水至中性,过滤得到上清液I;在上清液I中加入混凝剂,絮凝后过滤得到上清液II;在上清液II中加入磁性介孔二氧化硅进行吸附,磁性分离得到上清液III;将上清液III进行好氧‑厌氧微生物氧化组合工艺处理,使上清液III流经厌氧池进行厌氧降解处理,经过厌氧处理的废水进入好氧池进行好氧降解处理。这种氧化聚合法生产聚苯胺工业废水的处理方法,可有效实现从工业废水中磁分离出苯胺衍生物,可通过洗脱剂将磁介孔分离材料再生,分离出的苯胺衍生物和洗脱剂不需分离,可直接回用。分离过程无污染产生,且分离的能耗低、处理成本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业废水处理方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氧化聚合法生产聚苯胺工业废水的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聚苯胺是一种具有电化学防腐功能的导电高分子材料,在导电、防腐以及新能源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潜力。氧化聚合工艺是规模制备聚苯胺的重要途径。苯胺聚合工业废水浓度高(苯胺氧化产物及其齐聚物含量1%左右),有毒性,色泽深,含盐量高(5%左右,主要是过硫酸钾引发剂的还原产物硫酸钾),可生化性差,COD指标达到55000mg/L(醋酸等掺杂剂),传统的物理化学方法处理效率很低,属极难处理的危险有机工业废水,该废水直接排放将对环境和人类的健康造成极大的污染和危害,我国已将苯胺列入“中国环境优先污染物黑名单”。由于苯胺类化合物具有长期残留性、生物蓄积性、被美国EPA列为优先控制的129种污染物之一,国家规定的工业废水中苯胺类物质的三级排放标准为5mg/L。
针对上述特质废水,对有机污染物可采用氧化法、吸附法、萃取法以及生物法等。采用普通的吸附剂如活性碳,吸附效率低,而且吸附后苯胺氧化产物及其齐聚物回收困难,脱附液不易再利用,吸附剂再生困难,造成苯胺处理成本较高;氧化法要消耗大量的氧化剂,因而处理成本较高。萃取法对胺含量较高的废水可以进行回收,而对于稀溶液则要用络合萃取法进行回收,且萃取法中有机溶剂可能会造成环境的二次污染,它只是对污染物的一个物理转移过程,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净化降解过程;生物法在现代的生物技术处理过程中,好氧生物氧化,兼氧生物降解及厌氧消化降解被广泛应用,但由于苯胺难以降解,生物技术处理苯胺废水存在很多限制,因此探索处理成本低,设备投资少,操作简单,既能有效的回收并回用废水中的苯胺氧化产物及其齐聚物,又无新的污染产生的综合处理方法对于聚苯胺的工业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氧化聚合法生产聚苯胺工业废水的综合处理方法,实现苯胺衍生物的回收及利用,处理后的废水满足回用要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氧化聚合法生产聚苯胺工业废水的综合处理方法,其特征是,包含以下步骤:
A.在废水中加入氢氧化钙,将体系pH调至7左右,使硫酸根完全转化为硫酸钙沉淀,过滤得到上清液I;
B.在所述的上清液I中加入混凝剂,絮凝后过滤,得到上清液II;
C.在所述的上清液II中加入磁性介孔二氧化硅,充分搅拌,磁分离后得到上清液III;
D.将所述的上清液III进行好氧-厌氧微生物氧化组合工艺处理,在进水流速为20~00ml/min、进水pH值为7.0~8.0、停留时间10~30小时的条件下,使所述的上清液III流经厌氧池进行厌氧降解处理;将所述的经过厌氧处理的废水在流速为20~200ml/min、曝气时间为8~10小时、沉淀时间为2~5个小时、进水pH值为7.0~8.0时,进入好氧池进行好氧降解处理。
步骤C所述的磁性介孔二氧化硅的特征是比表面积191m2/g,孔径2-60nm,平均11nm,颗粒直径1000nm。
步骤D所述的厌氧降解处理选用的厌氧菌为人皮肤杆菌(Dermabacter hominis)。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大学;扬州大学镇江高新技术研究院,未经扬州大学;扬州大学镇江高新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9777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提高煤气化制乙二醇污水脱氮率的方法
- 下一篇:用于焚烧厂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