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转向管柱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810399096.1 | 申请日: | 2018-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0658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25 |
发明(设计)人: | 高明;赵敏彧 | 申请(专利权)人: | 罗伯特·博世汽车转向系统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1/19 | 分类号: | B62D1/19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安宁 |
地址: | 德国施瓦***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转向 管柱 组件 | ||
本申请提供转向管柱组件。其中,固定支架上安装转向管柱,且包括车体安装部,车体安装部设置形变部。用于固定到车体的连接块相对于固定支架沿纵向能移动地安装于固定支架。吸能带包括牵引部及吸能部,牵引部相对于连接块固定,吸能部通过形变部,在连接块向远离形变部方向移动时,吸能部被牵引部牵引移动而在通过形变部时发生变形。根据本申请的转向管柱组件结构简单,容易实现,吸能效果佳。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运输工具的转向控制装置,尤其涉及运输工具转向管柱组件。
背景技术
在汽车正碰过程中,汽车前舱会被障碍物阻挡而向驾驶员的方向移动,而驾驶员则会在惯性力的作用下而撞向方向盘,因此转向管柱需要具有溃缩吸能的功能,减少在车辆碰撞过程中方向盘对驾驶员的伤害。然而,现有吸能机构有的结构太复杂成本高,有的需要很大的力才能启动溃缩过程,难以达到溃缩吸能的预定目的。
因此,有必要提供改进的技术方案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是转向管柱溃缩吸能方案太复杂或者效果差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转向管柱组件,其包括:
固定支架,其上安装转向管柱,且其包括车体安装部,所述车体安装部设置形变部;
用于固定到车体的连接块,其相对于所述固定支架沿纵向能移动地安装于所述固定支架;及
吸能带,其包括牵引部及吸能部,所述牵引部相对于所述连接块固定,所述吸能部通过所述形变部,在所述连接块向远离所述形变部方向移动时,所述吸能部被所述牵引部牵引移动而在通过所述形变部时发生变形。
根据本申请的转向管柱组件,其技术方案简单,组装过程不需要焊接工艺,容易实现。吸能部在通过形变部时发生变形而吸引溃缩能量,启动不需要很大的峰值力,吸能效果佳。
附图说明
结合附图参阅以下具体实施方式的详细说明,将更加充分地理解本申请,附图中同样的附图标记指代同样的元件。其中:
图1显示根据本申请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转向管柱组件的示意图;
图2显示转向管柱组件固定支架与吸能带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其中一个吸能带被拆开以便显示有关的具体结构;
图3显示转向管柱组件的吸能带安装在固定支架上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及
图4显示转向管柱组件的吸能带安装在固定支架上的剖视局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4所示,根据本申请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转向管柱组件100包括固定支架1、连接块2及吸能带3。
固定支架1的本体部由钢板冲压形成半包围形状。本体部包括两个侧壁102及连接于两个侧壁102之间的顶壁103。转向管柱18安装在固定支架1上的两个侧壁102之间。固定支架1还包括车体安装部10,车体安装部10由与本体部分开的另一块铁钢板冲压而成,然后例如通过焊接方式固定在固定支架1的顶壁103上。车体安装部10包括相对的上表面11及下表面12。车体安装部10的两侧分别设置形变部13。在如图所示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每一侧的车体安装部10设置连通上表面11及下表面12的通孔101。形变部13包括形变装置14,形变装置14安装于通孔101内。形变装置14为塑料注塑形成,形变装置14包括上块141及下块142,上块141位于上表面11与吸能部30之间,下块142位于下表面12与吸能部30之间,下块142还延伸出卡扣部143,卡扣部143具有穿过导槽34的弹性的两个卡扣臂145。两个卡扣臂145的内侧间隔便于弹性回弹的一定距离,而外侧下端设置突起,突起勾在吸能部30的下表面上,而保持吸能部30不远离下块142。形变装置14设置通槽14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罗伯特·博世汽车转向系统有限责任公司,未经罗伯特·博世汽车转向系统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9909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方向柱倾角调节机构及方向机
- 下一篇:马达控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