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建立稳定的次级共生菌人工转染蚜虫种群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399784.8 | 申请日: | 2018-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824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13 |
发明(设计)人: | 李迁;陈巨莲;孙靖轩;范佳;谭晓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K67/033 | 分类号: | A01K67/033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关畅;秦梦楠 |
地址: | 100193 北京市海淀区圆明***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蚜虫种群 转染 蚜虫 共生菌 材料基础 操作过程 机械损伤 遗传背景 原位杂交 植物叶片 验证 感染 研究 | ||
1.一种感染靶标次级共生菌的蚜虫种群的构建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采用含有所述靶标次级共生菌的寄主植物饲喂蚜虫种群;
(2)完成步骤(1)后,选取单头蚜虫构建单性系种群;
(3)完成步骤(2)后,筛选得到感染靶标次级共生菌的蚜虫种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蚜虫选取3至4龄若蚜。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所述饲喂时间为17±2天。
4.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含有所述靶标次级共生菌的寄主植物的鉴定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检测所述寄主植物基因组DNA中是否含有所述次级共生菌的特异片段,如果含有所述次级共生菌的特异片段,则寄主植物含有所述靶标次级共生菌,如果不含有所述次级共生菌的特异片段,则寄主植物不含有所述靶标次级共生菌。
5.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含有所述靶标次级共生菌的寄主植物的获得方法如下:采用寄主植物饲喂感染靶标次级共生菌的蚜虫种群,获得含有所述靶标次级共生菌的寄主植物。
6.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靶标次级共生菌为Hamiltonelladefensa。
7.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蚜虫为麦长管蚜。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寄主植物为小麦苗。
9.一种研究某种蚜虫次级共生菌对蚜虫的作用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构建两个蚜虫种群,种群A和种群B;通过比较种群A和种群B中蚜虫的差异,获得靶标次级共生菌对蚜虫的作用;
种群A为未感染靶标次级共生菌的蚜虫种群;
种群B为采用权利要求1至8任一所述方法制备的感染靶标次级共生菌的蚜虫种群。
10.一种研究某种蚜虫次级共生菌与蚜虫相互关系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构建两个蚜虫种群,种群A和种群B;通过比较种群A和种群B中蚜虫的差异,获得靶标次级共生菌对蚜虫的作用;
种群A为未感染靶标次级共生菌的蚜虫种群;
种群B为采用权利要求1至8任一所述方法制备的感染靶标次级共生菌的蚜虫种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未经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99784.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蜂王的培育方法
- 下一篇:一种低死亡率的蜜蜂养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