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连续脱除燃油中溶解氧的装置及脱除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400479.6 | 申请日: | 2018-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3121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6 |
发明(设计)人: | 刘国柱;刘志强;王涖;王庆法;张香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大学 |
主分类号: | C10G31/00 | 分类号: | C10G31/00;B01D19/00;B01D19/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领专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90 | 代理人: | 杨兵 |
地址: | 300350 天津市***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连续 脱除 燃油 溶解氧 装置 方法 | ||
1.一种连续脱除燃油中溶解氧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外壳(2),为密封的圆筒状;
进液口(8),位于所述外壳(2)的上端面的中心位置;
排液口(3),位于所述外壳(2)侧面的下部;
进气口(11),位于所述外壳(2)侧面的中部;
排气口(9),位于所述外壳(2)的上端面;
旋转轴(1),其上端位于所述外壳(2)内,下端从所述外壳(2)的下端面的中心位置伸出,其上端水平固定布置有一圆盘(15),所述圆盘(15)的上端面沿轴向固定布置有多个同心的侧壁有孔的动环隙筒(6),所述动环隙筒(6)向上延伸且其内填充有亲油性分散填料(14);
液体再分布管(4),为管状;其下部侧壁有若干孔,其上端与所述进液口(8)连通,其下端伸入到所述圆盘(15)上端面且不接触;
气体再分布管(12),其为有若干孔的片状,布置在所述进气口(11)内侧的外壳(2)内,其内侧面面向所述动环隙筒(6)的外侧面;所述外壳(2)内的表压为0.05~0.5Mpa;
动密封结构(13),固定布置在所述圆盘(15)与所述外壳(2)内侧壁之间;所述排液口(3)紧靠在所述动密封结构(13)的上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亲油性分散填料(14)为环形填料、鞍形填料、鞍环形填料、球形填料、晶形结构填料、不规则填料、金属丝网形填料、带孔波纹板、脉冲填料、小型颗粒散装填料中的一种或几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
上隔板(10),为圆片状,其水平布置在所述外壳(2)内的上部,并与所述外壳(2)的内侧壁密封固定连接,其下端面沿轴向固定布置有多个同心的侧壁有孔的静环隙筒(5),所述静环隙筒(5)向下延伸且其内填充有亲油性分散填料(14);所述静环隙筒(5)与所述动环隙筒(6)同心交替布置;
所述液体再分布管(4)从所述上隔板(10)中心沿轴向伸入到所述动环隙筒(6)的中心轴位置;所述液体再分布管(4)与所述上隔板(10)之间布置有丝网除沫器(7)。
4.一种连续脱除燃油中溶解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如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装置,步骤如下:
①启动旋转轴(1)带动环隙筒(6)旋转,然后将含有溶解氧的燃油通过进液口(8)通入液体再分布管(4)中,通过液体再分布管(4)上的孔喷向动环隙筒(6)内侧面,被旋转的动环隙筒(6)抛向外侧;
②将不含氧的气体通过进气口(11)通入气体再分布管(12)内,然后通过气体再分布管(12)上分布的孔喷向动环隙筒(6)的外侧面并通过所有动环隙筒(6)后进入到动环隙筒(6)的中心位置然后通过排气口(9)排出;
③含有溶解氧的燃油通过所有的动环隙筒(6)后与不含氧的气体充分接触脱除溶解氧后,通过排液口(3)排出即得到脱除燃油中溶解氧后的燃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动环隙筒(6)内填充有亲油性分散填料(14)。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亲油性分散填料(14)在所述动环隙筒(6)内的厚度为75~250mm,燃油进入所述进液口(8)的温度为室温,所述旋转轴(1)转速为200~5000r/min,所述外壳(2)内的表压为0.05~0.5MPa,所述不含氧的气体与所述含有溶解氧的燃油的体积比为1~5。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不含氧的气体为氮气或二氧化碳气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大学,未经天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00479.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