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荞麦奶片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401206.3 | 申请日: | 2018-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762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28 |
发明(设计)人: | 葛飞;任鹏飞;刘辉;陶玉贵;李婉珍;朱龙宝;宋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A23C9/154 | 分类号: | A23C9/154;A23C9/18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百瑞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40 | 代理人: | 叶绿林;杨大庆 |
地址: | 241000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奶片 荞麦 产品形式 混合粉 荞麦粉 制备 硬脂酸镁压片 柠檬酸 干燥过筛 麦芽糖醇 全脂奶粉 木糖醇 润湿剂 质量份 干粒 过筛 湿粒 熟制 制粒 杂粮 | ||
本发明公开一种荞麦奶片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质量份为2~3:1的全脂奶粉和熟制干燥荞麦粉混合,再加入30~40%的麦芽糖醇、20~30%的木糖醇、0.2~0.3%的柠檬酸,充分搅拌均匀;(2)将上述充分搅拌均匀后的混合粉充分干燥,粉碎,过筛;(3)在干燥过筛的混合粉中加入润湿剂,制粒;(4)干燥;(5)在所述干粒中加入占所述湿粒总质量0.4~0.6%的硬脂酸镁压片制得。作为食品,口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将荞麦粉制成奶片,可以很大程度的改善口感,本发明制得的荞麦奶片以全新的产品形式面向市场必将拓宽杂粮的产品形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品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荞麦奶片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荞麦,别名:甜荞、乌麦、三角麦等;一年生草本。茎直立,高30-90厘米,上部分枝,绿色或红色,具纵棱,无毛或于一侧沿纵棱具乳头状突起。叶三角形或卵状三角形,长2.5-7厘米,宽2-5厘米,顶端渐尖,基部心形,两面沿叶脉具乳头状突起。荞麦是短日性作,喜凉爽湿润,不耐高温旱风,畏霜冻。荞麦在中国大部分地区都有分布,在亚洲和欧洲国家也有分布。荞麦性甘味凉,有开胃宽肠,下气消积。治绞肠痧,肠胃积滞,慢性泄泻的功效;同时荞麦还可以做面条、饸饹、凉粉等食品。
奶片,一种内蒙特色食品,主要是以鲜乳或乳粉为主要原料,添加适量辅料,经混合、压片、包装制成的片状乳制品。奶片可随身携带,无须冷藏保存,无须加热食用。奶片的原料主要是鲜乳或乳粉,添加或不添加如下原料:包括例如乳清蛋白粉、脱盐乳清粉、乳糖、奶油等乳来源原料;包括例如植脂末、植物油、葡萄糖浆、白砂糖、果粉、谷物粉等;包括食品添加剂、营养素等原料;经过混合、压片、包装制成的片状乳制品,亦或将奶片生产所需的原料经混合、均质、浓缩、喷雾干燥制成奶片基料粉,再与其他辅料进行混合、压片、包装制得。奶片的主要营养成分主要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由于其营养丰富、可直接食用、携带方便、保质期长等优点,与鲜奶相比,奶片无需冷藏、无需加热食用,已成为乳制品中的亮点。食用奶片可享受到牛奶的风味和质地,独有的加工工艺,保留了牛奶中多种营养成分。
中国专利(申请号:201510819199.5)公开了一种豌豆酸奶片,所述豌豆酸奶片的成分按重量份数包括:豌豆20-30份、红豆10-20份、奶粉50-80份、乳酸菌0.5-1.0份、木糖醇10-16份、柠檬酸1-2份、苹果酸0.5-1份、淀粉10-14份和水6-10份;本发明所述豌豆酸奶片营养丰富、口味爽口、硬度适中、保存期长,产品同时具有润肠通便、改善血液循环、美容养颜等保健功效。
目前,杂粮的产品形式还有待拓宽且依然存在口感粗糙的问题,急需在拓宽产品形式的同时改善杂粮制品的口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荞麦奶片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质量份为2~3:1的全脂奶粉和熟制干燥荞麦粉混合,再加入占全脂奶粉和熟制干燥荞麦粉总质量30~40%的麦芽糖醇、20~30%的木糖醇、0.2~0.3%的柠檬酸,充分搅拌均匀;
优选的,所述步骤(1)将质量份为3:1的全脂奶粉和熟制干燥荞麦粉混合,再加入占全脂奶粉和熟制干燥荞麦粉总质量30%的麦芽糖醇、20%的木糖醇、0.3%的柠檬酸,充分搅拌均匀;
(2)将上述充分搅拌均匀后的混合粉充分干燥,粉碎,过80~200目筛;
(3)在干燥过筛的混合粉中加入润湿剂,制成粒度大小20~40目湿粒;
优选的,所述润湿剂采用50%的乙醇;
(4)将所述粒度大小20~40目湿粒干燥,干燥条件为60~80℃,6~8h,制成干粒;所述干粒水分含量为4~4.5%;
优选的,干燥条件为70℃,6h,干粒水分含量为4%;
(5)在所述干粒中加入占所述湿粒总质量0.4~0.6%的硬脂酸镁压片制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工程大学,未经安徽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0120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