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呼吸科气管镜介入治疗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10403018.4 | 申请日: | 2018-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7817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03 |
发明(设计)人: | 赵蕴伟;赵海丰;庄凡;李爽;姚伟英;林杨 | 申请(专利权)人: | 佳木斯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B1/24 | 分类号: | A61B1/24;A61B1/267 |
代理公司: | 37238 山东博睿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刘贺 |
地址: | 154002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管镜 间距调节机构 介入治疗装置 压持机构 装置主体 方形板 方形孔 呼吸科 限位槽 限位杆 支撑板 支撑 间距调节 右连接板 左连接板 插口 存放槽 弧形板 活动杆 挤压力 矩形板 矩形槽 螺纹杆 盖板 封盖 通口 压持 牙床 圆板 圆孔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呼吸科气管镜介入治疗装置,包括装置主体、支撑间距调节机构以及气管镜压持机构,所述装置主体包括支撑板一、凹槽一、凹槽二、支撑板二以及气管镜插口,所述支撑间距调节机构包括螺纹杆一、圆孔、凸轮、圆板、限位槽一、限位杆一、活动杆、限位杆二、限位槽二、盖板以及通口,所述气管镜压持机构包括存放槽、弧形板、方形板一、方形孔一、方形孔二、方形板二、右连接板、矩形板、封盖、矩形槽以及左连接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达到了支撑间距调节的目的,还达到了利用牙床挤压力压持气管镜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一种呼吸科气管镜介入治疗装置,属于医疗器械领域。
背景技术
介入治疗,是介于外科、内科治疗之间的新兴治疗方法,包括血管内介入和非血管介入治疗。经过30多年的发展,现在已和外科、内科一道称为三大支柱性学科。简单的讲,介入治疗就是不开刀暴露病灶的情况下,在血管、皮肤上作直径几毫米的微小通道,或经人体原有的管道,在影像设备(血管造影机、透视机、CT、MR、B超)的引导下对病灶局部进行治疗的创伤最小的治疗方法。
现有技术中,气管镜一般通过口腔插入患者气管内,因此需要对患者口腔进行支撑,但现有的气管镜介入治疗装置依然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其利用弹簧对牙床进行支撑时,支撑间距调节不便,容易因弹簧反作用力过大影响患者的舒适度,同时现有的气管镜介入治疗装置不能利用牙床的挤压力对气管镜进行夹持,所以需要一种呼吸科气管镜介入治疗装置来解决上述出现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呼吸科气管镜介入治疗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呼吸科气管镜介入治疗装置,包括装置主体、支撑间距调节机构以及气管镜压持机构,所述装置主体包括支撑板一、凹槽一、凹槽二、支撑板二以及气管镜插口,所述支撑板一设置在支撑板二右侧,所述凹槽一开设在支撑板一右端面,所述凹槽二开设在支撑板二左端面,所述气管镜插口开设在支撑板二上端面,所述气管镜压持机构包括存放槽、弧形板、方形板一、方形孔一、方形孔二、方形板二、右连接板、矩形板、螺纹杆二、封盖、矩形槽以及左连接板,所述存放槽开设在气管镜插口内部右侧,所述弧形板装配在存放槽内,所述方形孔一开设在存放槽内部右侧,且方形孔一内装配有方形板一,所述方形板一左端安装在弧形板弧形外表面右侧,所述方形板一右端通过铰链装配有左连接板,所述左连接板右端通过铰链装配有矩形板,所述矩形板右端通过铰链装配有右连接板,所述右连接板右端通过铰链安装在方形板二左端面上侧棱角处,所述方形板二装配在方形孔二内,且方形板二右端固定在支撑板一左端面中部位置,所述方形孔二开设在矩形槽内部右端面,所述矩形槽开设在支撑板二上端面,且矩形槽设置在气管镜插口右侧,所述封盖通过螺栓安装在矩形槽内部上侧,所述螺纹杆二安装在封盖上端面,且螺纹杆二下端通过滚动轴承安装在矩形板上端面中间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间距调节机构包括螺纹杆一、圆孔、凸轮、圆板、弹簧、限位槽一、限位杆一、活动杆、限位杆二、限位槽二、盖板以及通口,所述圆孔开设在支撑板二右端面,所述活动杆右端安装在支撑板一左端面,且活动杆左端装配在圆孔内,所述圆板装配在圆孔内,所述活动杆环形侧面上对称装配有限位杆一和限位杆二,所述限位杆一下端装配在限位槽一内,所述限位杆二上端装配在限位槽二内,所述限位槽一和限位槽二对称开设在圆孔内部上侧和下侧,所述螺纹杆一装配在支撑板二上端面,且螺纹杆一下端延伸至圆孔内并装配有凸轮,所述凸轮设置在圆板左侧,所述通口开设在支撑板二上端面,且通口与圆孔相通,所述盖板通过螺栓安装在通口内部上侧,所述弹簧右端安装在活动杆左端面,且弹簧左端装配在圆板右端面,所述圆孔内部下侧开设有多组漏水孔一,所述限位槽一内部下端面开设有漏水孔二。
进一步地,所述圆孔内部下侧开设有多组漏水孔一,所述限位槽一内部下端面开设有漏水孔二。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间距调节机构装配有两组,两组所述支撑间距调节机构对称装配在支撑板二上端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佳木斯大学,未经佳木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0301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