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柔性射频接收线圈阵列有效
申请号: | 201810403253.1 | 申请日: | 2018-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01656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19 |
发明(设计)人: | 李烨;陈巧燕;罗超;李柔;苏适;刘新;郑海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R33/34 | 分类号: | G01R33/34;G01R33/36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恒申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12 | 代理人: | 袁文英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前置放大器 接收线圈阵列 柔性射频 柔性面板 行线圈 线圈单元 线圈阵列 交错排列 直线排列 图像信 贴合 弯折 图像 保证 | ||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柔性射频接收线圈阵列,该柔性射频接收线圈阵列设置于柔性面板上,其包括若干行线圈单元,该若干行线圈单元中相邻的两行线圈单元交错排列,上述线圈单元内设置有前置放大器,上述柔性射频接收线圈阵列中相邻两个线圈单元中的两个前置放大器设置于上述柔性面板上的同一前置放大器安装板块,其中,上述柔性面板上设置有多个前置放大器安装板块,且各行与各列前置放大器安装板块均沿直线排列。相较于现有技术而言,本发明实施例可以有效的降低前置放大器的分布密度,保证了线圈阵列的柔性和最大的弯折程度,使线圈阵列能够更好地贴合人体,进而提高图像信噪比和图像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柔性射频接收线圈阵列。
背景技术
磁共振成像技术具有无创伤、无辐射、多参数、高分辨率、高对比度及任意方位截面成像等优势,已经成为胎儿解剖学和病理学变化的一个重要检查工具。然而由于胎儿的游动性或者孕妇的不自主移动,扫描图像会产生运动伪影。为了减小运动伪影,需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成像扫描。
目前,在磁共振系统中,快速成像的实现需要依赖于相控阵列线圈技术,一般来说,线圈单元数目越多,系统并行加速能力越强,即高加速因子情况下的图像信噪比损失越少,但是随着线圈单元数目的增加和分布密度的增加,前置放大器的数目和分布密度也随之增加,会使得线圈的柔性和弯折程度下降,不能够贴合人体,造成图像信噪比和图像质量下降。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柔性射频接收线圈,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磁共振成像技术图像信噪比和图像质量较低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柔性射频接收线圈阵列,该柔性射频接收线圈阵列设置于柔性面板上,所述柔性射频接收线圈阵列包括若干行线圈单元,所述若干行线圈单元中相邻的两行线圈单元交错排列;
所述线圈单元内设置有前置放大器,所述柔性射频接收线圈阵列中相邻两个线圈单元中的两个前置放大器设置于所述柔性面板上的同一前置放大器安装板块,其中,所述柔性面板上设置有多个前置放大器安装板块,且各行与各列前置放大器安装板块均沿直线排列。
可选的,所述柔性射频接收线圈阵列中奇数行首部的线圈单元、以及偶数行尾部的线圈单元的大小小于剩余线圈单元的大小,且奇数行线圈单元与偶数行线圈单元的两端对齐。
可选的,所述线圈单元中设置有铜回路,所述奇数行首部的线圈单元中的铜回路包括第一预设数量的固定电容,所述偶数行尾部的线圈单元中的铜回路包括第二预设数量的固定电容,所述第一预设数量小于所述第二预设数量。
可选的,所述第一预设数量为4个,所述第二预设数量为6个。
可选的,所述线圈单元包括:被动失谐电路、调谐电路、主动失谐电路、匹配电路、射频阱电路、射频扼流圈、射频同轴电缆及去耦合电路;
其中,所述被动失谐电路、所述调谐电路、所述主动失谐电路及所述匹配电路设置于所述线圈单元中的铜回路;
所述射频阱电路与所述主动失谐电路连接,所述射频扼流圈与所述射频阱电路串联,所述射频同轴电缆的一端与所述匹配电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去耦合电路连接,所述去耦合电路与所述线圈单元中的前置放大器连接。
可选的,所述被动失谐电路包括第一电容、第一电感、第一二级管及第二二级管,所述第一电容设置于所述线圈单元的铜回路中,所述第一二级管与第二二级管并联且极性相反,所述第一电感与所述第一二级管、第二二级管串联,所述第一电容与所述第一电感、第一二级管及第二二级管并联;
所述调谐电路包括第二电容与第一可变电容,所述第二电容设置于所述线圈单元的铜回路中,所述第二电容与所述第一可变电容并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未经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0325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