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脉搏波传导参数测量系统和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404068.4 | 申请日: | 2018-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0357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9 |
发明(设计)人: | 庄少春;叶飞;陈仁库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大耳马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5/02 | 分类号: | A61B5/0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尔逊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505 | 代理人: | 周盈如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脉搏 传导 参数 测量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脉搏波传导参数测量系统和方法。该方法包括:通过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从第一光纤传感器获取仰卧对象的第一振动信息,所述第一光纤传感器被配置为置于所述仰卧对象的第四胸椎体对应的背部区域之下;通过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从第二光纤传感器获取所述仰卧对象的第二振动信息,所述第二光纤传感器被配置为置于所述仰卧对象的第四腰椎体对应的腰部区域之下;通过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基于所述第一振动信息生成第一血流动力学相关信息,和基于所述第二振动信息生成第二血流动力学相关信息,进而确定所述仰卧对象的主动脉脉搏波传导时间。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脉搏波传导参数测量系统和方法,尤其涉及一种非侵入式脉搏波传导参数测量系统和方法。
背景技术
此处的陈述仅提供与本申请有关的背景信息,而不必然地构成现有技术。
在世界范围内,心脑血管疾病是导致发病与死亡的重要原因,而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与死亡率与动脉血管的病变有关。例如,心绞痛、心肌梗死与冠状动脉病变相关,脑卒中与脑动脉病变相关,间歇性跛行与下肢动脉病变相关。动脉病变的两种主要形态包括结构性病变和功能性病变,结构性病变表现为血管阻塞,例如动脉粥样硬化,功能性病变表现为血管功能的变化,例如血管硬化。其中,动脉血管壁弹性的改变是各种心血管事件发生和发展的基础。
心脏周期性的收缩和舒张,不仅可以引起动脉血管中血流流速和流量的改变,还可以产生沿血管壁传播的脉搏波。脉搏波传导速度(Pulse Wave Velocity,PWV)与动脉血管弹性相关,通常血管硬度越大脉搏波传导速度也越快,因此可以通过测量脉搏波传导速度来评估动脉的弹性程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心血管疾病检测相关的技术难题,提供一种非侵入式脉搏波传导参数测量系统和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脉搏波传导参数测量方法,包括:从第一光纤传感器获取仰卧对象的第一振动信息,所述第一光纤传感器置于所述仰卧对象的第四胸椎体对应的背部区域之下;从第二光纤传感器获取所述仰卧对象的第二振动信息,所述第二光纤传感器置于所述仰卧对象的第四腰椎体对应的腰部区域之下;基于所述第一振动信息生成第一血流动力学相关信息,和基于所述第二振动信息生成第二血流动力学相关信息;基于所述第一血流动力学相关信息确定所述仰卧对象的主动脉瓣打开时间,和基于所述第二血流动力学相关信息确定所述仰卧对象的脉搏波到达时间;和基于所述主动脉瓣打开时间和所述脉搏波到达时间,确定所述仰卧对象的主动脉脉搏波传导时间。
优选地,所述第一光纤传感器或第二光纤传感器包括:一根光纤,排列成基本上位于一个平面内的结构;光源,与所述一根或多根光纤的一端耦合;接收器,与所述一根光纤的另一端耦合,用于感知通过所述光纤的光强度的变化;和一个网格层,由设置有开口的网眼组成,其中,所述网格层与所述光纤表面接触。
优选地,基于所述第一振动信息生成第一血流动力学相关信息,和基于所述第二振动信息生成第二血流动力学相关信息,进一步包括:对所述第一振动信息和所述第二振动信息分别进行滤波、缩放以生成所述第一血流动力学相关信息和第二血流动力学相关信息。
优选地,基于所述第一血流动力学相关信息确定所述仰卧对象的主动脉瓣打开时间,进一步包括:对所述第一血流动力学相关信息进行二阶微分运算;对二阶微分运算后的第一血流动力学相关信息的波形图进行特征搜索确定一个心动周期内的最高峰;和基于所述最高峰确定所述仰卧对象的主动脉瓣打开时间。
优选地,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获取所述第一光纤传感器和所述第二光纤传感器间沿人体身高方向的距离并生成主动脉脉搏波传导距离;和通过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基于所述主动脉脉搏波传导距离和所述主动脉脉搏波传导时间,确定主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
优选地,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发送所述主动脉脉搏波传导时间和所述主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中的至少一个到一个或多个输出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大耳马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大耳马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0406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