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调节非对称传输信号的光学偏振器及其调节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404999.4 | 申请日: | 2018-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4557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24 |
发明(设计)人: | 赵文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柯莱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5/30 | 分类号: | G02B5/3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10000 陕西省西安市高新区高***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学偏振 金属块 周期单元 非对称 矩形环 连接棒 开口 传输信号 平面结构 一端连接 偏振光 贵金属 材料性质 尺寸一致 传输特性 对边中点 光学器件 极化转换 周期阵列 基底层 邻边 条边 金属 转换 申请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学器件,具体涉及一种调节非对称传输信号的光学偏振器及其调节方法。该结构包括一基底层和一平面结构,平面结构由多个结构相同的周期单元按矩形周期阵列连接构成。每个周期单元中包括有一矩形环,矩形环环内还包括有一连接棒,连接棒一端连接于矩形环一条边的中点,另一端连接于对边中点,矩形环其中一对邻边分别设有一开口,开口分别位于连接棒两侧,每个开口设有一金属块,金属块与开口几何尺寸一致,周期单元均由贵金属制成,金属块由金属Mg制成。本申请实施例光学偏振器可以通过改变金属块材料性质达到调节偏振光的极化转换模式及转换非对称传输特性符号的目的,操作简单方便,为光学偏振器的设计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光学器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调节非对称传输信号的光学偏振器及其调节方法。
背景技术
非对称传输(Asymmetric Transmission,AT)是指传输系统对沿不同传输方向入射的电磁波表现出不同的转化性能。如图1(a)所示,对于一个极化转换非对称传输系统A来说,从系统A正面入射的左旋光(left circularly polarized, LCP)经过系统A后,接收到的右旋光(right circularly polarized, RCP)的透射率为,从系统A背面入射的左旋光经过系统A后接收到的右旋光的透射率为。其中箭头方向表示从传输系统的正面或背面入射,下标“-”表示入射光为左旋光,“+”表示出射光为右旋光。一个偏振态光的总透射率为:
,
则对于系统A极化转换的非对称传输可以表示为:
又通过洛伦兹变化:
,
上述表达式表明沿圆偏振光入射-
其表示的物理意义如图1(b)所示,从正面入射到系统A的左旋光,经过系统A后转换为的右旋光,与从正面入射到系统A的右旋光,经过系统A后转换为的左旋的转换率是不同的。对于从背面入射时非对称传输的值是相同的。
传统实现非对称传输的系统通常利用的是互易材料或器件制成的,电磁波同样具有互易性,即电磁波的传播路径的可逆性。对于非对称传输来说,其包括很多内容,如透射强度、旋光度、以及极化转换等。而大多数可以实现极化转换的非对称传输光学系统都为多层结构,大多利用层与层之间的耦合作用来实现对于不同偏振的电磁波进行转化。对于这些双层或多层结构每一层来说,他们并不具备手性,但由于层与层之间存在旋转角,使得整个结构具备了手性。对于这种多层的手性结构一般都具备良好的非对称传输特性,但是由于其结构复杂,在实验中一般都难以制备,实际生产制造难度更大。
单层手性结构也具备极化转换的非对称传输特性,并且制备方法相对于双层和多层结构都比较容易。对于平面手性结构,大多数只将重心放在了解释造成对于不同极化转换率时,电荷或电流的不同分布,而对于不同的极化转化模式的调控并没有进行细致的研究。一种特定的结构只能实现或者产生某一特定的模式,对于左右旋两种偏振光的极化转换的相对大小的调节几乎没有影响,无法实现在一定程度上的转化和调节,通常要改变其极化转换模式或者非对称传输信号的符号就需要改变该结构的几何参数,重新设计和制作新的结构,制作周期长,劳动成本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偏振光的极化转换模式及非对称传输信号的符号无法调节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调节非对称传输信号的光学偏振器及其调节方法,该偏振器通过吸氢或者脱氢作用实现对金属块材料性质的转化,从而实现极化转化模式和非对称传输符号的调节。制备和调节方法简单方便,易于操作。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柯莱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西安柯莱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0499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