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陆相泥页岩储层含气量预测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408334.0 | 申请日: | 2018-05-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0871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26 |
发明(设计)人: | 张晓龙;任云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石油大学;四川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B49/00 | 分类号: | E21B49/00;G06F17/5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5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页岩 含气量 虚拟参数 构建模块 关联关系 物理模型 相关参数 预测系统 动模块 构建 气量 目标数据采集 含水饱和度 有效孔隙度 孔隙压力 模块实现 数据分析 体积分数 自动计算 总有机碳 自定义 吸附 游离 预测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陆相泥页岩储层含气量预测系统,包括用于进行陆相泥页岩储层相关参数数据的获取的目标数据采集模块,用于构建以往陆相泥页岩储层相关参数与对应的陆相泥页岩储层的总有机碳体积分数、陆相泥页岩储层有效孔隙度、陆相泥页岩储层的含水饱和度、陆相泥页岩储层温度、陆相泥页岩储层孔隙压力、陆相泥页岩储层吸附气量、陆相泥页岩储层游离气量和陆相泥页岩储层总含气量之间的关联关系的关联关系构建模块;物理模型构建模块、虚拟参数作动模块和虚拟参数模块。本发明实现了陆相泥页岩储层含气量预测物理模型的构建,通过自定义的虚拟参数作动模块和虚拟参数模块实现了陆相泥页岩储层含气量的自动计算显示,大大提高了数据分析的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天然气勘探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陆相泥页岩储层含气量预测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页岩储层含气量是指每吨岩石中所含天然气折算到标准温度和压力条件下的天然气总和,其是页岩气储层实现经济开采的重要参数之一,准确计算页岩储层含气量可为泥页岩资源评估、“甜点”预测以及产量计算等提供重要依据。一般情况下,页岩主要含气包括游离气、吸附气和溶解气。此处,我们主要关注游离气和吸附气。游离气是指以游离状态赋存于孔隙和微裂缝中的天然气;吸附气是指吸附于有机质和粘土表面的天然气。
目前,确定页岩储层含气量的方法可根据获取方式分为直接获取法和间接计算法。直接获取法包括现场解析法、等温吸附法以及常规饱和度等测试方法;间接计算法包括根据实验结果进行线性拟合法以及利用测井资料进行拟合求取方法。直接获取法是确定页岩储层含气量最准确、可靠的方法,但直接测量方法存在成本高、样品有限以及测量方法受限等缺点。因此,许多研究者采用间接计算方法确定页岩储层含气量。然而,由于泥页岩中天然气的吸附机理较复杂,影响页岩吸附能力的因素比较多,例如气体组分、泥页岩矿物成分、总有机碳含量、有机质类型、热成熟度、温度、压力及湿度等,因此,进行泥页岩吸附气量计算时需要考虑这些因素。当前,现有技术还未充分考虑影响页岩吸附能力的各种因素,造成当前陆相泥页岩储层含气量预测不准确。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陆相泥页岩储层含气量预测系统及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陆相泥页岩储层含气量预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构建以往陆相泥页岩储层相关参数与对应的陆相泥页岩储层的总有机碳体积分数、陆相泥页岩储层有效孔隙度、陆相泥页岩储层的含水饱和度、陆相泥页岩储层温度、陆相泥页岩储层孔隙压力、陆相泥页岩储层吸附气量、陆相泥页岩储层游离气量和陆相泥页岩储层总含气量之间的关联关系;
S2、基于上述数据及其对应的关联关系通过powerdesigner构建陆相泥页岩储层含气量预测物理模型;
S3、在所构建的陆相泥页岩储层含气量预测物理模型内插入虚拟传感器和虚拟参数作动模块,虚拟参数作动模块驱动参数变化,与陆相泥页岩储层含气量预测物理模型中的各元素建立关系后,在指定的范围内对参数进行变动,从而可以驱动仿真分析模块针对不同的参数进行计算求解;所述虚拟传感器为在所建立的陆相泥页岩储层含气量预测物理模型中插入能达到直接获取相应的结果或信息目标的逻辑单元;
S4、计算获取的陆相泥页岩储层的测井资料及岩心样本的陆相泥页岩储层相关参数,并将所得的参数通过虚拟参数作动模块输入所构建的陆相泥页岩储层含气量预测物理模型,通过虚拟参数模块进行对应的陆相泥页岩储层有效孔隙度、陆相泥页岩储层的含水饱和度、陆相泥页岩储层温度、陆相泥页岩储层孔隙压力、陆相泥页岩储层吸附气量、陆相泥页岩储层游离气量和陆相泥页岩储层总含气量数据的显示。
优选地,基于所构建的关联关系进行所述虚拟传感器与所述虚拟参数作动模块之间关系的建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石油大学;四川师范大学,未经西南石油大学;四川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0833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