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垃圾填埋场臭气处理系统及其处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410032.7 | 申请日: | 2018-05-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7188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07 |
发明(设计)人: | 刘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波 |
主分类号: | B01D53/84 | 分类号: | B01D53/84;B01D53/75;B01D53/96;B01D53/04;B01D53/00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温旭 |
地址: | 519000 广东省珠海市香***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垃圾填埋场 高频加热器 除臭装置 臭气处理系统 臭气收集装置 臭气 连通 溶剂池 引风机 生物酶溶液 无二次污染 处理系统 恶臭气体 高温热解 管道连接 环保设备 生物降解 物理吸附 循环回路 有效收集 运行稳定 出风口 除臭 热解 去除 紧凑 | ||
1.一种垃圾填埋场臭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收集垃圾填埋场恶臭气体的臭气收集装置、用于对臭气进行热解的高频加热器、用于对臭气除臭的除臭装置、以及装有生物酶溶液的溶剂池;所述臭气收集装置与高频加热器连通,所述臭气收集装置与高频加热器之间的管道上设置有第一引风机;所述高频加热器通过管道与除臭装置连通,所述除臭装置通过管道与所述溶剂池连通并形成循环回路,所述除臭装置的出风口通过管道连接有第二引风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填埋场臭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臭气收集装置包括覆膜、进气管和集气箱;所述覆膜铺设在垃圾填埋场的表面上,所述覆膜的下方设置有多根带有通孔的集气管,每根所述集气管均与所述进气管的一端连接,所述进气管的另一端与所述集气箱连通,所述进气管上设置有气体止回阀;所述集气箱内设置有用于检测臭气浓度的第一气体检测仪,所述集气箱的出气口通过管道与第一引风机连通;所述第一引风机内设置有防爆电机,所述防爆电机与第一气体检测仪信号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垃圾填埋场臭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的入口处设置有用于检测臭气浓度的第二气体检测仪,所述进气管上设置有第三引风机,所述第三引风机内设置有防爆电机,所述第三引风机的防爆电机与第二气体检测仪信号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填埋场臭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除臭装置包括一级除臭循环塔、二级除臭循环塔和三级除臭循环塔;所述一级除臭循环塔、二级除臭循环塔和三级除臭循环塔通过管道并联设置,且分别与所述溶剂池形成循环回路;所述高频加热器通过管道与所述一级除臭循环塔的底部连通,所述一级除臭循环塔的顶部通过带有第四引风机的管道与所述二级除臭循环塔的底部连通,所述二级除臭循环塔的顶部通过带有第五引风机的管道与所述三级除臭循环塔的底部连通,所述三级除臭循环塔顶部的出风口通过管道与所述第二引风机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垃圾填埋场臭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每级所述除臭循环塔均由下往上设置有生物酶菌液层、滤料球吸附层和喷淋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填埋场臭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引风机的出风口处设置有第三气体检测仪。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填埋场臭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高频加热器的加热功率为20~50kw。
8.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填埋场臭气处理系统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根据垃圾填埋场日填埋处理量的大小和填埋场的填埋面积,在垃圾填埋场表面铺设覆膜,检测覆膜下臭气的实时浓度,当臭气的实时浓度达到10~15ppm,启动臭气收集装置收集臭气;
2)通过引风机带动形成负压,将臭气由臭气收集装置引导至高频加热器进行热解,热解后在引风机的引导下进入一级除臭循环塔的底部;
3)臭气依次经一级除臭循环塔内的生物酶菌液层、滤料球吸附层和喷淋层进行除臭处理,然后由引风机依次输送至二级除臭循环塔和三级除臭循环塔进行二级除臭和三级除臭,达标后从出气口达标排出。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的热解温度为400~800℃、热解时间为1~5s。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的生物酶菌液层和喷淋层所用到的溶剂均是浓度为0.02%的生物酶菌液;所述生物酶菌液是由乳酸菌类、酵母菌类、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菌于发酵罐中混合后进行并联发酵制成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波,未经刘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10032.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