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干式油底壳的润滑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810410308.1 | 申请日: | 2018-05-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9080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28 |
发明(设计)人: | 王竹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M11/00 | 分类号: | F01M11/00;F01M11/04;F01M11/06 |
代理公司: | 合肥诚兴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9 | 代理人: | 汤茂盛 |
地址: | 241009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干式油底壳 润滑油 润滑油箱 主油泵 回油管路 润滑部位 润滑系统 曲轴箱通风系统 压强 发动机本体 润滑油输送 曲轴 输油管路 出气口 出油孔 出油口 进油口 正气压 增压 缸体 回油 排出 下端 连通 发动机 体内 释放 保证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干式油底壳的润滑系统,缸体下端连接有干式油底壳,干式油底壳与润滑油箱之间有润滑油自干式油底壳流至润滑油箱的第一回油管路,润滑油箱与主油泵的进油口之间连接有输油管路,主油泵的出油口连通至各运动副的润滑部位,润滑油箱上连接出气口,润滑油利用缸体内的正气压从干式油底壳底部设置的出油孔排出,经过第一回油管路进入到润滑油箱内,实现干式油底壳内的润滑油强制回油到润滑油箱内,也释放了曲轴箱内部压强,并可取消发动机本体的曲轴箱通风系统;同时润滑油通过主油泵的增压,把润滑油输送至各运动副的润滑部位,保证了发动机在极端倾斜工况下能正常润滑工作。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发动机润滑系统,特别设计一种干式油底壳的润滑系统。
背景技术
发动机润滑系统按照润滑油大量贮存位置的不同,可分为湿式油底壳和干式油底壳两类。常规的发动机润滑系统采用湿式油底壳,机油泵布置在发动机内部,直接从油底壳内部吸油,并工作润滑后润滑油重力回油到油底壳内。受湿式油底壳的结构和重力回油限制,发动机在一些极限的工况,如汽车特技单侧轮着地行驶、爬陡坡、大角度倾斜、甚至翻转等,发动机和油底壳倾斜角度大,参与润滑后的机油回流困难,油底壳内“流失”机油过多,会导致机油泵吸油不足甚至吸不到机油,影响发动机的正常润滑工作从而损坏发动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干式油底壳的润滑系统,保证发动机在极端倾斜工况下能正常润滑工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干式油底壳的润滑系统,缸体下端连接有干式油底壳,其特征在于:干式油底壳与润滑油箱之间有润滑油自干式油底壳流至润滑油箱的第一回油管路,润滑油箱与主油泵的进油口之间连接有输油管路,主油泵的出油口连通至各运动副的润滑部位,润滑油箱上连接出气口。
上述技术方案中,润滑油利用缸体内的正气压从干式油底壳底部设置的出油孔排出,经过第一回油管路进入到润滑油箱内,实现干式油底壳内的润滑油强制回油到润滑油箱内,也释放了曲轴箱内部压强,并可取消发动机本体的曲轴箱通风系统;同时润滑油通过输油管路从润滑油箱到达主油泵,通过主油泵的增压,把润滑油输送至各运动副的润滑部位,保证了发动机在极端倾斜工况下能正常润滑工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系统原理和油路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润滑油箱轴向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附图所示,一种干式油底壳的润滑系统,缸体10下端连接有干式油底壳20,干式油底壳20与润滑油箱30之间有润滑油自干式油底壳20流至润滑油箱30的第一回油管路40,润滑油箱30与主油泵50的进油口之间连接有输油管路31,主油泵50的出油口连通至各运动副的润滑部位,润滑油箱30上连接出气口。
进一步的,增压器61与润滑油箱30之间的第二回油管路70上连接有副油泵60,副油泵60的出油口连接到润滑油箱30,润滑油从缸体10内流出,沿管路到达增压器61,经过增压器61的增压后经管路到达副油泵60,最后润滑油通过副油泵60强制泵入到润滑油箱30内。
上述方案中,在干式油底壳20底部设置的出油孔211与润滑油箱30之间由第一回油管路40相连。润滑油因重力回油到干式油底壳20内,利用缸体10内的正气压把润滑油从干式油底壳20底部设置的出油孔211排出,经第一回油管路40到达润滑油箱30的进油口,实现干式油底壳20内的润滑油强制回油到润滑油箱30内,这一过程也释放了曲轴箱内部压强,并可取消发动机本体的曲轴箱通风系统。
主油泵50的出油口经油管与机滤模块总成52的进油口相连,机滤模块总成52的出油口由管路连接至各运动副所在处,进一步的,主机油泵50的出油管路上设置限压阀51,调节从主机油泵50内泵出的润滑油压力,再输入到机滤模块总成52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1030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