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定位板加固系统及其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411537.5 | 申请日: | 2018-05-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3928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12 |
发明(设计)人: | 杨松;杨晓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前海胜德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17/04 | 分类号: | E04G17/04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 代理人: | 何星民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定位板 固定组件 铝合金模板 顶部固定板 加固系统 抵紧 抵压件 混凝土浇筑过程 混凝土成型 交错设置 精准度 布设 施工 支撑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定位板加固系统及其施工方法,其中定位板加固系统包括:布设于定位板远离铝合金模板一侧的、用于驱使所述定位板向所述铝合金模板所在的一侧运动以抵紧所述铝合金模板的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与所述定位板交错设置;以及,设置于所述顶部固定板与所述固定组件之间的、用于在所述固定组件的作用下抵紧所述顶部固定板的抵压件;通过在定位板远离铝合金模板一侧设置固定组件的方式为定位板提供支撑,并在顶部固定板与固定组件之间设置抵压件,以抵紧顶部固定板,从而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增强了铝合金模板的稳定性,提高了混凝土成型的精准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定位板加固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建筑施工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铝合金模板因其尺寸精度高、混凝土观感好、质量轻等优点,正日益得到推广应用,并逐渐取代木模板、钢模板等模板。
如图1所示,目前,在建筑施工时,一般采用现场拼装方式进行模板搭建,在搭建铝合金模板1时,将竖直方向上的铝合金模板1搭建完成后,会在竖向布设的铝合金模板1之间还会架设横向设置的顶部固定板13,以增强竖向铝合金模板1之间的连接。
在搭建铝合金模板1后进行混凝土浇筑时,铝合金模板1间的混凝土会驱使铝合金模板1向两侧分离,为保证铝合金模板1的紧固,以提高建筑的精准度,会在铝合金模板1远离混凝土层11的一侧增加若干横向排布的定位板12,混凝土层11两侧的定位板12通过对拉螺杆与螺母之间配合形成对拉,以夹紧铝合金模板1,从而增强铝合金模板1的结构稳定性。
但是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单单定位板12对铝合金模板1的支撑效果较弱,无法保证铝合金模板1的稳定性,因此,需要对定位板12进行加固,以增强混凝土成型的精准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定位板加固系统及其施工方法,具有铝合金模板稳定性高,混凝土成型更为精准的优点。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定位板加固系统,包括:布设于定位板远离铝合金模板一侧的、用于驱使所述定位板向所述铝合金模板所在的一侧运动以抵紧所述铝合金模板的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与所述定位板交错设置;以及,设置于顶部固定板与所述固定组件之间的、用于在所述固定组件的作用下抵紧所述顶部固定板的抵压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安装好铝合金模板与定位板后,先在顶部固定板远离混凝土层的一侧装配抵压件,然后在定位板远离铝合金模板的一侧加装固定组件,在固定组件的作用下,混凝土层相对两侧的定位板会向铝合金模板所在的一侧运动,进而抵紧铝合金模板,当进行混凝土浇筑时,固定组件会为抵压件以及定位板提供支撑,同时铝合金模板会受到来自定位板的支撑力,而顶部固定板则受到来自抵压件的支撑力,从而使得在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铝合金模板与顶部固定板不易发生位移,提高了混凝土成型的精准度;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定位板的加固系统,通过在定位板远离铝合金模板一侧设置固定组件的方式为定位板提供支撑,并在顶部固定板与固定组件之间设置抵压件,以抵紧顶部固定板,从而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增强了铝合金模板的稳定性,提高了混凝土成型的精准度。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组件包括:若干布设于所述定位板远离所述铝合金模板一侧的第一加强筋,混凝土层相对的两侧对称设置有所述第一加强筋;以及,用于锁定混凝土层相对两侧的所述第一加强筋、以使所述第一加强筋抵紧所述定位板的第一紧固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加强筋在第一紧固件的作用下会抵紧定位板,从而为定位板提供支撑,通过在定位板远离铝合金模板的一侧设置若干加强筋的方式,使得能够对定位板形成多点支撑,提高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铝合金模板的稳定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前海胜德建筑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前海胜德建筑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1153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