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源相控阵跟踪制导雷达的时序优化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411955.4 | 申请日: | 2018-05-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8322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5 |
发明(设计)人: | 陈春;韩星;鲁金;张博君;高剑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电子工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S13/88 | 分类号: | G01S13/88;G01S13/66 |
代理公司: | 西北工业大学专利中心 61204 | 代理人: | 刘新琼 |
地址: | 710100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无源 相控阵 跟踪 制导 雷达 时序 优化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源相控阵跟踪制导雷达的时序优化方法,基于采用共波束测量弹目偏差的无源相控阵跟踪制导雷达工作时同一节拍内目标跟踪阶段和导弹下行阶段波束调转完全一致,提供了一种雷达工作时序优化方法,合理地减少了雷达波束指向调转次数,降低了雷达的平均功率,提高了雷达的可靠性,节省了时间资源。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雷达系统设计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采用共波束测量弹目偏差的无源相控阵跟踪制导雷达的时序优化方法。用于对采用共波束测量弹目偏差的无源相控阵跟踪制导雷达的工作时序进行优化,降低了雷达在每个工作周期内波束调转的次数,因而降低了雷达平均功率,节省了时间资源,提高了雷达可靠性。
背景技术
相控阵雷达可分为有源相控阵雷达和无源相控阵雷达。相控阵雷达通过某种阵列的馈电单元发射不同的相位信号来控制波束方向,由波束形成技术可以使得相控阵雷达在极短时间内改变波束指向,因而能在短时间内完成多个不同性质的雷达任务。基于相控阵雷达的特性,雷达实现目标跟踪和导弹制导可以共用一个天线阵列,即所谓的相控阵跟踪制导雷达。
相控阵跟踪制导雷达的主要任务是,完成对空中来袭目标的搜索、截获和跟踪,并将其测量结果送给武器系统的指挥控制中心,然后根据指挥控制中心的命令在导弹发射后完成对导弹的截获、跟踪测量和制导,最后对拦截效果进行评估。现有的相控阵跟踪制导雷达其工作时序一般是先完成目标跟踪,再完成导弹制导。在采用共波束测量弹目偏差的无源相控阵跟踪制导雷达中,以采用无线电指令制导为例,制导功能是指雷达利用同一个波束指向来测量目标和导弹与波束指向的角度误差,进而计算目标与导弹的相对角度偏差,即弹目偏差,以此为基础形成导弹制导指令,引导导弹拦截目标。制导功能可分为指令上行和导弹下行两个阶段。在一个工作周期T内,雷达可以同时跟踪N个目标和制导N枚导弹,分为N个节拍,其工作时序如图1所示(N=1时为单目标跟踪制导雷达,N1时为多目标跟踪制导雷达)。
在一个节拍中,现有的采用共波束测量弹目偏差的无源相控阵跟踪制导雷达依次实现目标跟踪,指令上行和导弹下行功能,雷达波束经过三次调转:
1)目标跟踪阶段:根据上个周期相对应的节拍目标跟踪状态外推或内推得到此时的波束指向,雷达控制跟踪波束指向目标,实现目标稳定跟踪;
2)指令上行阶段:制导计算机根据上个周期相对应的节拍测量得到的弹目偏差解算导弹制导控制指令,通过雷达天线辐射,至弹上应答机接收。为了有利于弹上应答机接收到导弹制导控制指令,一般要求指令上行波束较跟踪波束宽,因而雷达需要改变波束宽度;
3)导弹下行阶段:弹上应答机接收到导弹制导控制指令后,随即发射一种雷达可以检测的信号,如线性调频信号、非线性调频信号等,让雷达测量导弹位置信息。雷达为了测量弹目偏差,此时波束指向需和跟踪波束一致,因而波束需调转至此节拍目标跟踪时的波束指向方向。
相控阵雷达每次调转波束指向需要激励改变每个天线单元的相位,尤其是天线单元越多,每次激励改变相位消耗的功率就越大。一个工作周期内波束指向调转次数越多,则雷达消耗的平均功率越大,导致移相器的使用寿命降低和天线阵面温度升高。由于一个节拍内雷达需要三次调转波束,而且其中目标跟踪和导弹下行时波束调转完全一致,因而可以对雷达的工作时序进行优化设计。
发明内容
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基于采用共波束测量弹目偏差的无源相控阵跟踪制导雷达工作时同一节拍内目标跟踪阶段和导弹下行阶段波束调转完全一致,提供了一种雷达工作时序优化方法,合理地减少了雷达波束指向调转次数,降低了雷达的平均功率,提高了雷达的可靠性,节省了时间资源。
技术方案
一种无源相控阵跟踪制导雷达的时序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同一节拍内的雷达导弹制导放在雷达目标跟踪前面;具体步骤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电子工程研究所,未经西安电子工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1195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