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生物滞留槽及其施工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810412071.0 申请日: 2018-05-03
公开(公告)号: CN108612173A 公开(公告)日: 2018-10-02
发明(设计)人: 刘增超 申请(专利权)人: 西安工业大学
主分类号: E03F1/00 分类号: E03F1/00;E03F5/10;E03F5/04;A01G9/02;A01G24/25;A01G24/22;A01G24/15;A01G24/13;A01G25/02
代理公司: 西安新思维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61114 代理人: 黄秦芳
地址: 710032 陕*** 国省代码: 陕西;6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填料层 滞留槽 布水管道 回用水泵 检查井 回灌 土壤水分传感器 蓄水模块 自控系统 喷灌管 溢流井 穿孔 施工 填料层表面 城市雨水 智能 豁口 透水层 蓄水层 自控 回用 井口 海绵 雨水 伸出 净化 延伸
【说明书】:

发明涉及海绵城市雨水收集与净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生物滞留槽及其施工方法。其弥补现有设施对雨水回用及自控的不足。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滞留槽两侧道沿石上设置有入流豁口和穿孔喷灌管,滞留槽自上而下包括表面蓄水层、填料层、中砂透水层和蓄水模块层,还包括自控系统,所述的蓄水模块层的底部设置有回用水泵和检查井,检查井内设置有回灌布水管道,回灌布水管道与回用水泵连接,检查井延伸出填料层,填料层的表层设置有土壤水分传感器,自控系统与土壤水分传感器和回用水泵连接,所述的回灌布水管道伸出于填料层外与穿孔喷灌管相连接,填料层内设置有溢流井,溢流井的井口高于填料层表面,本发明采用特殊的方方施工而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海绵城市雨水收集与净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生物滞留槽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城市水安全及水环境问题日益严峻,越来越多的城市频繁出现大雨内涝、水体黑臭等环境问题。为此提出了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即海绵城市。海绵城市是指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建筑、道路和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一种城市发展方式。

目前在我国海绵城市建设方面,市政道路及住宅小区道路上兴建的低影响设施主要包括透水铺装、生物滞留带、植草沟、下沉式绿地等,主要用来实现对高频次的中小降雨径流原位控制。透水铺装主要用于人行道及载重较小的市政道路,雨水通过透水面层下渗以补充地下水,其功能主要包括:下渗、滞留、外排,缺乏净化、蓄存、利用功能;此外,其透水面层易被径流中的悬浮颗粒物堵塞。

但是传统的生物滞留带、植草沟、下沉式绿地等形式的低影响设施主要包括“渗、滞、净、排”功能,缺少“蓄、用”功能,且植草沟及下沉式绿地往往还受场地及地形条件的制约。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提供一种智能生物滞留槽及其施工方法,其弥补现有设施对雨水回用及自控的不足。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智能生物滞留槽,其特征在于:滞留槽两侧道沿石上设置有入流豁口和穿孔喷灌管,滞留槽自上而下包括表面蓄水层、填料层、中砂透水层和蓄水模块层,还包括自控系统,所述的蓄水模块层的底部设置有回用水泵和检查井,所述的检查井内设置有回灌布水管道,回灌布水管道与回用水泵连接,检查井延伸出填料层,填料层的表层设置有土壤水分传感器,自控系统与土壤水分传感器和回用水泵连接,所述的回灌布水管道伸出于填料层外与穿孔喷灌管相连接,填料层内设置有溢流井,溢流井的井口高于填料层表面。

所述的蓄水模块层底部及填料层的四周设置有复合防渗膜。

所述的填料层为土、沙和特殊填料,所述的特殊填料为椰糠、腐殖质、珍珠岩、蛭石、高炉渣、活性炭、绿沸石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的蓄水模块层采用聚丙烯材质储水模块叠加组装。

所述的表面蓄水层的深度为100~200mm;

所述的填料层厚度为600~1200mm;

所述的中砂透水层的厚度为100~200mm;

所述的蓄水模块层厚度为400~1000mm;

所述的系统的总深度为1200~2400mm。

所述的表面蓄水层上种植有植被。

一种智能生物滞留槽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施工方法的步骤为:

1)定位放线 根据设计图定出工程范围,用灰线画出基坑开挖边线及各部位主轴线,在施工现场形成定位桩及确定挖填土方的标高;

2)土方开挖 采用机械土方大开挖,同时辅以人工修边捡底,机械开挖至距基础底标高约20cm处改由人工修挖;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工业大学,未经西安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1207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