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功能偏瘫训练仪有效
申请号: | 201810412328.2 | 申请日: | 2018-05-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5274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5 |
发明(设计)人: | 陈小花;罗伟香;林博文;王华;罗奇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人民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H1/02 | 分类号: | A61H1/0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中知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1 | 代理人: | 张学群;檀林清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功能 偏瘫 训练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多功能偏瘫训练仪,包括固定在病床床沿上的可水平移动的纵向支撑杆、垂直连接于支撑杆上的可上下移动的训练架、可拆卸地连接于训练架上的用于固定手或足部的承托板;所述训练架上间距设置有多个第一安装孔或挂环,所述训练架上设有水平竖直放置的导轨;所述承托板通过索带挂置在所述训练架上,所述承托板上设有供五根手指分别穿过的五条手指固定圈,与手掌、手腕对应的部位分别设有用于固定人手的掌部固定带、腕部固定带。本发明既可实现辅助患者进行屈伸训练,又可进行髋外展或内收敛及肢体抖动训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康复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多功能偏瘫训练仪。
背景技术
脑卒中是神经内科的常见病,其致残率高达70~80%,主要并发症为偏瘫,且55%~75%的卒中后偏瘫患者因偏瘫而侧上肢功能受损,使个人活动能力受到很大限制。现有技术中,对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康复疗法也有许多,如强制性运动疗法、传统手功能训练、机器人辅助性康复训练、功能性电刺激、双上肢共同训练。然而,上述疗法多数都要求患者上肢进行高强度训练,治疗时必须有治疗师对患者做进行一对一的训练,需持续若干周,这种高强度、长时间的训练使多数患者很难坚持完成,且治疗费用昂贵。另外,脑卒中发生四个月后上肢偏瘫肩痛达30%,使患者抵触进行肢体功能训练,进而导致治疗效果降低,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缓慢,而进一步导致肩-手综合症、肩关节半脱位、上肢屈肌痉挛等疾病。
四肢骨折的患者,当需要抬高肢体时,临床上常用枕垫抬高患肢,以利于血液循环,特别是上肢垫高,常常使患者感觉不舒适,且在术后当天或第一天因肢体活动不便,更使患处疼痛加剧。现有文献亦有报道用改良型肩颈腕托带将上肢托高,利于消肿及患肢活动,减轻疼痛,但是其无弹性装置,上肢长期悬空吊高亦使舒适性差。
老年髋膝部术后患者,为防止深静脉血栓、关节僵硬、肌肉萎缩,治疗师经常指导患者作踝泵训练、下肢屈伸训练、下肢抖动训练及髋外展内收训练,但是因老年患者身体机能减退、且同时伴有老年痴呆或全身多器官功能的疾病,常常术后不愿自行训练,而使上述并发症发生高危因素增高。临床上医护人员经常会亲自或指导陪护协助患者作肢体运动,但不能持久,而对于应用CPM(持续被动训练器)帮助患者肢体训练,因其是被动训练仪,在目前国内外文献报导均认为其对肢体功能的恢复意义不大,而对于我科自行研制的自助式四肢联动训练仪,虽然陪护可协助患者作被动训练,但是多数陪护不能持久协助患者,且此训练仪仅仅可作屈伸训练,而不能作髋外展或内收训练及肢体抖动训练。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上肢/下肢瘫痪或障碍肢体自助式半自动式多功能偏瘫训练仪,既可实现辅助患者进行屈伸训练,又可进行髋外展或内收敛及肢体抖动训练。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多功能偏瘫训练仪,包括固定在病床床沿上的可水平移动的纵向支撑杆、垂直连接于支撑杆上的可上下移动的训练架、可拆卸地连接于训练架上的用于固定手或足部的承托板;所述训练架上间距设置有多个第一安装孔或第一挂环,所述训练架上设有水平放置的导轨,导轨内设有可往复滑动的滑块;所述承托板通过索带挂置在所述训练架上,所述承托板上设有供五根手指分别穿过的五条手指固定圈,与手掌、手腕对应的部位分别设有用于固定人手的掌部固定带、腕部固定带。
作为优选方式,所述索带是弹性索带。
作为优选方式,所述训练架上间距设置有五个第一安装孔或第一挂环,所述承托板的顶部开设有五个第二安装孔或第二挂环,五条所述弹性索带可拆卸地连接在训练架和承托板的安装孔或挂环之间。
作为优选方式,所述承托板的掌部弹性魔术贴外表面设有左右贯通的固定套,固定套内横向插置有训练棒。
作为优选方式,所述索带是无弹性索带。
作为优选方式,所述承托板的顶部设有一个第三安装孔或第三挂环,所述无弹性索带连接在所述滑块与所述第三安装孔或第三挂环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人民医院,未经深圳市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1232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心血管病人康复训练装置
- 下一篇:一种便携式痉挛型分腿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