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红芽大戟栽培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810412788.5 申请日: 2018-05-03
公开(公告)号: CN108684460A 公开(公告)日: 2018-10-23
发明(设计)人: 胡东南;黄浩;韦莹;姚绍嫦;黎颖青;胡春兰 申请(专利权)人: 广西壮族自治区药用植物园
主分类号: A01G22/05 分类号: A01G22/05;A01G24/28;A01G24/25;A01G24/15;A01G24/10;A01G13/02;A01G7/06
代理公司: 北京远大卓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9 代理人: 靳浩
地址: 530023 广西壮*** 国省代码: 广西;45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红芽大戟 轻基质 栽培 移栽 影响成活率 大田管理 冬季保温 繁殖材料 炭化稻壳 驯化培养 越冬管理 腐植酸 泥碳土 珍珠岩 重量份 杯中 出芽 催芽 黄泥 漂珠 薯块 椰糠 磷肥 越冬 大田 收获 种植
【说明书】: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红芽大戟栽培方法,包括,将繁殖材料种植到轻基质杯中得到成杯苗,将所述成杯苗驯化培养后移栽至大田,经历大田管理、越冬管理和春季催芽后,培养直至收获;其中,所述轻基质杯使用基料制得,所述基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泥碳土60~70份、椰糠5~8份、珍珠岩5~8份、腐植酸磷肥4~5份、黄泥10~15份、漂珠6~8份、炭化稻壳10~15份。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能够有效的避免了因为移栽而影响成活率的问题,方便了薯块冬季保温越冬,提高春季出芽率。通过本发明公开的方法栽培得到的红芽大戟终产量明显提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业种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红芽大戟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红大戟(Knoxia valerianoides Thorel.)为茜草科红芽大戟属多年生宿根草本药用植物,分布于我国南方省区,别名红芽大戟、南大戟、紫大戟、广大戟。红大戟药用部分为根,有利尿、消肿、散结等功效,治胸腹积水、二便不利,痈肿疮毒、凛病痰核等症,重用亦可治疗狂证;不仅是中成药紫金锭的主药,也是桂林天和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主打产品“天和追风膏”的主要成分。

多年来,所需药材均依靠野生资源获得,然而,由于红大戟原生地的植被退化、人工滥采乱挖及除草剂的广泛使用,野生资源数量急剧减少,加上野生资源结实率及种子萌发率较低,生长速度缓慢,野生药材已远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

潘积常早在1989年,即通过种子和分根繁殖进行引种栽培(潘积常,红芽大戟引种栽培技术);1993年后,许多研究学者利用生物技术方法对红大戟进行繁殖取得巨大突破(黄浩,药用植物红芽大戟组织培养的研究;凌征柱等,红大戟组织培养获得再生植株;陈芳清等,药用植物红芽大戟的组织培养;丘安经等,红芽大戟的组织培养),但在组培苗的移栽和栽培存活率仍是限制人工种植的一个瓶颈,移栽成活率最高仅达88.36%(黄浩等,红芽大戟组培苗移栽技术的研究)。专利申请号为CN201510810887.5的发明公开了一种红大戟组培苗栽培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所述的栽培方法得到的红大戟组培苗移栽成活率和最后植株成活率均在95%以上,基本上有效解决了红大戟组培苗的人工栽培规模化成活率低的瓶颈问题。但是,在该方法中,是将组培苗直接移栽到种植畦上,不仅需要小心操作,而且对于种植畦的要求较高,重复利用种植畦时比较麻烦,并且幼苗需要再次适应种植畦的环境,即使幼苗能够存活下来,在越冬的时候往往根部容易腐坏而影响来年的生长。以前为了确保产量,人工种植时常常需要在冬季挖出薯根,在室中或窑中,埋在通气、湿润的沙或木屑中假植,到次年将薯根重新种植,种植管护工作量较大。专利申请号为CN201510810887.5的发明中,在红芽大戟组培苗出现倒苗后,用枯草和稻草覆盖在种植畦面,至次年春,长出新芽后将种植畦面的枯草和稻草揭去,循环该步骤至3~4年后红芽大戟药材的收获,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过程比较繁琐,耗费人工;同时在雨水较多的时候难以排水,导致部分红芽大戟虽然能够发芽,但是根部因为水分过多而使得薯块腐坏进而无法使用,最终红芽大戟药材的收获量还是不容乐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的缺陷,并提供以后将说明的优点。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这些目的和其他优点,现提供一种红芽大戟栽培方法,通过将繁殖材料种植到轻基质杯中得到成杯苗,将所述成杯苗驯化培养后移栽至大田,经历大田管理、越冬管理和春季催芽后,培养直至收获。减少移栽过程中对植株的伤害,有利于第二年快速生长,不仅増加产量还减少人工。

换言之,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红芽大戟栽培方法,包括:

将繁殖材料种植到轻基质杯中得到成杯苗,将所述成杯苗驯化培养后移栽至大田,经历大田管理、越冬管理和春季催芽后,培养直至收获;其中,所述轻基质杯使用基料制得,所述基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泥碳土60~70份、椰糠5~8份、珍珠岩5~8份、腐植酸磷肥4~5份、黄泥10~15份、漂珠6~8份、炭化稻壳10~15份。使得制作出来的轻基质杯透气性能好,且可以提高土壤的有机质、腐殖质和微生物数量,增加土壤团里结构,提高土壤的肥力和质量,为红大戟的生长创造优良的环境。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药用植物园,未经广西壮族自治区药用植物园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1278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