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近红外线800-1400光谱照射细胞病毒的管道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810412895.8 | 申请日: | 2018-05-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4491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20 |
发明(设计)人: | 张秀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高新区建金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1/359 | 分类号: | G01N21/359;G01N21/01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011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近红外线 玻璃管 管道结构 光谱照射 细胞病毒 反射镜 摄像头 全息光栅 单色器 球面镜 塞口 旋钮 光源 透射检测器 蓄电池 单片机 拉手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近红外线800‑1400光谱照射细胞病毒的管道结构,包括玻璃管和单片机,所述玻璃管一侧设置有塞口,所述塞口一侧设置有拉手,所述玻璃管上设置有摄像头,所述摄像头一侧设置有调节旋钮,所述调节旋钮一侧设置有开关,所述玻璃管内设置有近红外线装置,所述近红外线装置一侧设置有蓄电池,所述近红外线装置包括光源,所述光源一侧设置有单色器,所述单色器上设置有反射镜一和全息光栅,所述全息光栅一侧设置有反射镜二,所述反射镜二底部设置有球面镜,所述球面镜底部设置有透射检测器,该近红外线800‑1400光谱照射细胞病毒的管道结构结构设计合理,使用方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谱照射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近红外线800-1400光谱照射细胞病毒的管道结构。
背景技术
病毒对人们的危害是随处可见的,对于现在生活条件的提高,全球变暖的情况下,病毒的滋生越来越严重,对于细胞病毒的处理人们一般采用高温处理等情况,这对病毒的控制始终不彻底,近红外线光谱技术是对病毒含量分析的一种手段,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对病毒含量以及反应物质做出准确的判定,能够有效的扼制病毒的危害,现在的医学方面的设备中,一方面不含有近红外线光谱照射技术,使医生不能准确的判定病毒的含量病毒反应生成的物质,分析病毒不能精准,会出现误差,另一方面不具有摄像功能,不能随时观察到病毒的情况,为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近红外线800-1400光谱照射细胞病毒的管道结构,该近红外线800-1400光谱照射细胞病毒的管道结构采用近红外线技术,高效实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近红外线800-1400光谱照射细胞病毒的管道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对病毒观察时不具有近红外线光谱技术,实用性不高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近红外线800-1400光谱照射细胞病毒的管道结构,包括玻璃管和单片机,所述玻璃管一侧设置有塞口,所述塞口一侧设置有拉手,所述玻璃管上设置有摄像头,所述摄像头一侧设置有调节旋钮,所述调节旋钮一侧设置有开关,所述玻璃管内设置有近红外线装置,所述近红外线装置一侧设置有蓄电池,所述近红外线装置包括光源,所述光源一侧设置有单色器,所述单色器上设置有反射镜一和全息光栅,所述全息光栅一侧设置有反射镜二,所述反射镜二底部设置有球面镜,所述球面镜底部设置有透射检测器,所述球面镜一侧设置有反射检测器,所述球面镜另一侧设置有反射镜三,所述反射镜三底部设置有反射镜四,所述单片机包括监测模块、控制模块、数据传输模块,所述监测模块包括近红外线强度检测器和摄像头,所述近红外线强度检测器设置在摄像头的一侧,所述控制模块包括近红外线装置阀门,所述近红外线装置阀门设置在近红外线装置上,电脑终端通过数据传输模块与单片机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数据传输模块包括接收装置和输出装置。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单片机的型号为80C51。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塞口上设置有橡胶垫。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摄像头的数量为3个。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蓄电池通过电线与摄像头和近红外线装置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一种近红外线800-1400光谱照射细胞病毒的管道结构,包括玻璃管、塞口、拉手、摄像头、近红外线装置、蓄电池、开关、调节旋钮、反射镜一、全息光栅、反射镜二、球面镜、反射检测器、反射镜三、反射镜四、透射检测器、光源、单色器、监测模块、单片机、控制模块、近红外线装置阀门、电脑终端、数据传输模块、近红外线强度监测器。
1.该近红外线800-1400光谱照射细胞病毒的管道结构采用近红外线光谱技术,可以通过近红外线对细胞病毒的照射,对病毒做出具体的分析,包括病毒的含量以及照射后形成的物质等,对病毒分析的准确率高,精准度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高新区建金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高新区建金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1289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