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医用近红外光的病毒立体照射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0412922.1 | 申请日: | 2018-05-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7215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25 |
发明(设计)人: | 张秀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高新区建金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1/359 | 分类号: | G01N21/359;G01N21/01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011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透明管 固定座 近红外光 立体照射 中心位置处 电动机 病毒 安装通孔 转动杆 通孔 底座 智能处理系统 电动机箱 顶部设置 近红外线 一端设置 装置设计 输出轴 穿过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医用近红外光的病毒立体照射装置,包括外透明管、固定座一、固定座二和智能处理系统,所述外透明管设置在固定座一和固定座二之间,所述外透明管的顶部设置有近红外线装置,所述固定座二的一侧设置有电动机箱,所述电动机箱内设置有电动机,所述固定座二的中心位置处设置有通孔,所述外透明管内设置有内透明管,所述内透明管的一端设置有透明管底座,所述透明管底座的中心位置处设置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一端穿过通孔安装在电动机的输出轴上,所述固定座一的中心位置处设置有安装通孔,所述内透明管的另一端安装在安装通孔内,该具有医用近红外光的病毒立体照射装置设计合理,能够对病毒进行近红外光立体照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一种具有医用近红外光的病毒立体照射装置,属于近红外光病毒检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在的科技越来越发达,但是,时代和社会的发展也导致了各种病毒的产生和变异,人们一直在与病毒做斗争,人们也一直在分析和研究病毒的改变和结构,从而找到消灭病毒的方法,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包括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定性分析的目的是确定物质的组成与结构,而定量分析则是为了确定物质中某些组分的含量或是物质的品质属性的值,在医学上,需要对患者感染的病毒进行观察和研究等工作,但是,现在的病毒研究装置都不具有近红外光照射功能,分析病毒不够精确和精准,从而不能确切的掌握患者的感染程度和病情,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医用近红外光的病毒立体照射装置。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医用近红外光的病毒立体照射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该具有医用近红外光的病毒立体照射装置设计合理,能够对病毒进行近红外光立体照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具有医用近红外光的病毒立体照射装置,包括外透明管、固定座一、固定座二和智能处理系统,所述外透明管设置在固定座一和固定座二之间,所述外透明管的顶部设置有近红外线装置,所述固定座二的一侧设置有电动机箱,所述电动机箱内设置有电动机,所述固定座二的中心位置处设置有通孔,所述外透明管内设置有内透明管,所述内透明管的一端设置有透明管底座,所述透明管底座的中心位置处设置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一端穿过通孔安装在电动机的输出轴上,所述固定座一的中心位置处设置有安装通孔,所述内透明管的另一端安装在安装通孔内,所述安装通孔的内侧壁上设置有环形滑槽一,所述内透明管一端的外侧壁上设置有环形滑槽二,所述环形滑槽一和环形滑槽二之间设置有钢珠,保护盖的一侧设置有螺纹盘,所述螺纹盘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外螺纹,所述安装通孔的内侧壁上还设置有内螺纹,所述螺纹盘通过外螺纹与内螺纹配合安装在安装通孔内,所述固定座一和固定座二的底部均设置有支撑腿,所述智能处理系统包括控制板、监测模块和指令模块,所述监测模块包括近红外灯管和定时器,所述近红外灯管设置在内透明管与外透明管之间,所述近红外灯管与近红外线装置电性连接,所述定时器设置在近红外线装置的前侧,所述指令模块包括PC端、电动机开关和近红外线装置开关。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支撑腿的数量为4个。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支撑腿的底部设置有支撑脚垫。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保护盖的另一侧设置有把手。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控制板包括智能处理器和控制开关,所述智能处理器包括印制电路主板以及设置在印制电路主板上的微处理器和处理芯片,所述微处理器和处理芯片电性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固定座二的后侧设置有电源线,所述电源线的一端设置有插头。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控制板通过监测电路分别与近红外灯管和定时器电性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控制板通过指令电路分别与PC端、电动机开关和近红外线装置开关电性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高新区建金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高新区建金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1292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