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黄栀子的栽培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413286.4 | 申请日: | 2018-05-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1738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09 |
发明(设计)人: | 佘重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佘重华 |
主分类号: | A01G17/00 | 分类号: | A01G1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4116 湖南省岳阳***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黄栀子 栽培 操作规程 肥料施用 病虫害防治 药源 种苗 成活率 耕作 种植 安全 生产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黄栀子的栽培方法,本发明增加种苗的成活率,对黄栀子种植密度、耕作方法、肥料施用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提供规范性操作规程,避免亩产逐年下降,为黄栀子药品的生产提供优质、安全、稳定药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种植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黄栀子的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黄栀子又名山栀子、水栀子,果实及全株均可入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科学的不断发展,各种天然植物色素正在取代矿物合成色素。黄栀子是提炼天然植物色素之上品,有着良好的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黄栀子耐旱耐瘠,粗生易长;在一般的栽培管理情况下,种子的萌发率较低,种苗良莠不齐,需经过育种选种的过程,经过选种育种后移栽定植,定植后第二年开花结果,有一定的产量,三年后进入衰产期,亩产逐年下降。种植黄栀子是农民调整产业结构,增加收入的有效途径。但是现有的黄栀子的种植在种植密度、耕作方法、肥料施用、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并没有形成标准的操作规程,同一亩地年产量的逐年下降,无法进行低成本高产量的大量黄栀子种植,无法为黄栀子药品的生产提供优质、安全、稳定的药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增加种苗的成活率,对黄栀子种植密度、耕作方法、肥料施用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提供规范性操作规程,避免亩产逐年下降,为黄栀子药品的生产提供优质、安全、稳定药源的黄栀子种植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黄栀子的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采种:在栀子成熟时期,采集饱满、色深红的大栀子果实,连壳晒至含水量低于25%作种,播种前剥开果皮取出种子,泡在水中2-3小时后揉搓,去掉浮在水面的杂质及瘪籽,将沉于水底的饱满种子捞出后稍为晾干,拌上细砂,以备播种;
(2)育苗:选择较肥沃、向阳苗圃地,耙细并施足基肥后作床,用草木灰或细肥土拌种后条播,播种后盖薄土和秸秆,出苗后及时揭去秸秆,保持土壤湿润,并分次间苗,最后按株距10-12cm定苗,待苗高30cm以上移栽,播种量为2-3kg/亩;播种时间为2-3月份;
(3)整地:在山地选择土壤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弱酸性黄壤土地块,按1-1.5m的株距、1.5-2m的行距挖种植穴,并施入0.5kg农家肥复合肥和0.5-1kg的钙镁磷肥;
(4)移栽:选择培育出的1年生苗,将种苗连土一起挖出,夜间置于温度25-28℃、空气湿度70-85%的温棚中,白天置于露天场地炼苗3-5天后,用30mg/kg的GGR溶液拌黄泥浆沾根,然后移栽到种植穴内,每穴栽种1株,将苗木扶正栽入穴内,当填土一半时,幼苗轻轻上提,使根系舒展,然后填土至满穴,踏实后表面再覆盖松土;
(5)田间管理:
a补植和中耕:造林当年,应对死苗穴进行补植,1-3年的幼林,每年除草松土抚育2次,第一次4-6月,第二次8-9月,结合施肥进行;松土时,注意近蔸浅,远蔸深,冠内深10-12cm,冠外深15cm以上;3年后栀园进入结果期,每年进行2-3次松土除草;
b施肥:幼树施肥:每年春季,每亩施复合肥100-150kg,,在夏末秋初每亩追施复合肥50-100kg;
结果树施肥:每年3月底至4月采取穴施,亩施尿素50kg,促进发枝和孕蕾;5-6月,栀子开花期,用0.15%硼砂加0.2%磷酸二氢钾喷叶面,选阴天或傍晚进行,以利栀树充分吸收,提高植株开花和结果率;6-10月为栀果膨大发育期,7-9月为栀子枝条抽生旺盛期,8月上中旬,每亩施用150kg复合肥一次,促果实发育和花芽分化,采果后,每亩施腐熟农家基肥2000kg,加入硼磷肥钙镁磷肥加0.5%硼砂,每亩100kg,促进恢复树势,增强越冬抗寒能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佘重华,未经佘重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1328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