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平面道路交叉路口及其交通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415305.7 | 申请日: | 2018-05-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8945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1 |
发明(设计)人: | 曾令全 | 申请(专利权)人: | 曾令全 |
主分类号: | E01C1/00 | 分类号: | E01C1/00;E01C1/02;G08G1/081 |
代理公司: | 上海浦一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11 | 代理人: | 戴广志 |
地址: | 545616 广西壮族自治***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平面 道路 交叉 路口 及其 交通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为一种平面道路交叉路口及其交通控制方法,包括第一机动车停止线、掉头车道、右转车道、直行车道、斑马线、第二机动车停止线、缓冲区、禁停区、分隔对向机动车行驶的隔离区和隔离缺口区。并且,根据该平面道路交叉路口的特点,通过简易的两相交叉通行的交通控制方法,实现了减少机动车辆通过平面交叉路口的平均时间,增加平面交叉路口的利用率,提升平面交叉路口的通行效率,并减少了机动车辆通行与行人及非机动车辆通行的冲突,增加平面交叉路口的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和交通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平面交叉路口以及交通控制方法。
本发明是按照车辆靠右行驶的交通规则来组织论述的,在车辆靠左行驶的国家或地区使用本技术方案是只需将“右”改为“左”,“左”改为“右”即可。
背景技术
道路交叉路口是各种方向的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交汇的地方,也是道路交通的瓶颈所在。机动车具有速度快、占用道路面积大、交通事故损失高、必须依次通行、拥堵之后不易疏散等特点,行人具有通行速度慢、占用道路面积小、通行路径灵活等特点,非机动车的特点介于两者之间,可以看出缓解交叉路口拥堵的关键在于使机动车高效通行,而非机动车和行人主要关注安全和便利即可。立交桥可以使车辆不经停顿直接切换到另一条道路,通行效率极高,但对于城市而言,受限于空间、预算、美观、行人便利性等方面的考虑,立交桥只能在特别重要的节点设置,不可能做到每条道路的每个路口都设置立交桥,因此立交桥在缓解城市道路交通拥堵上虽有特效但不具备普遍适用性。城市里更多的是平面交通,拥堵也多发于平面交叉路口,缓解城市道路拥堵的关键在于提高平面道路交叉路口机动车的通行效率。
环岛作为一种平面道路交叉路口通行的措施,各方向的车在环岛汇集并依次驶出,在很早就得到广泛应用。随着时代的发展,车辆越来越多,道路越来越宽,环岛的效率在快速下降,特别是礼让意识不足的情况下,环岛逐渐成为事故和拥堵高发区。由于环岛的存在,行人需要走得更远才能过马路,这点对行人不太友好。
参阅图1所示,更多的道路交叉路口采用四相位红绿灯(如依次四个直行左转相位,或者依次对向直行、对向左转等)来避免车流交叉冲突。采用四相位红绿灯法,不仅机动车道利用率较低,非机动车和行人通行效率也低。以四个直行左转相位模式为例,总共四个道路出口,每个相位实际只有一个道路出口得到利用,三个道路出口处于闲置状态。四相位法的时间利用率也较低,四相位中只有一个相位能通行,容易出现通行信号放空的现象。此外,由于机动车停止线离人行道较近,一些车辆刹车不及容易冲撞到斑马线上的行人;如果相邻车道第一辆车是大型车辆如公交车,也很容易形成观察盲区,因此引发的交通事故屡见不鲜。
一些地方试行了新的平面道路交叉路口通行方法,如深圳市南山区的“排阵式”交通路口,将靠近路口处的(全部或局部)区域设置为公用缓冲区,直行、左转车辆依次按信号进入缓冲区准备,待正式信号发出后驶出缓冲区。理论上能够较大程度提高路口通行能力,但由于地面标识复杂,许多第一次接触此类路口的司机变得不知所措,没有达到预期效果。该方法还存在一个较大的缺陷,若处于公共缓冲区内的车辆(如直行方向)因为前方拥堵无法驶出,那么到通行信号切换时,另一个要进入公共缓冲区的车辆(如左转方向)需要再等一次红绿灯,如此下去可能会形成死循环;如果强行清空公共缓冲区,又需要安排大量人员进行疏导、劝解,驾驶员也需要重新规划路线。
现有技术的平面交叉路口及其通行方法,还是存在路口通行效率差、路口利用度低、机动车辆与行人非机动车辆等存在通行冲突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平面道路交叉路口及其交通控制方法,其主要目的在于提高路口通行效率,增加路口利用度,减少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辆、行人之间的交叉冲突通行。
根据上述目的,本发明根据平面道路交叉路口的特征,提出了一些路口设置的基本理念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曾令全,未经曾令全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1530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