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叶用桑栽培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415687.3 | 申请日: | 2018-05-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2533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1 |
发明(设计)人: | 王谢;张建华;许文志;朱永群;林超文;姚莉;刘海涛;庞良玉;王宏;唐甜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G17/00 | 分类号: | A01G17/00 |
代理公司: | 成都为知盾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51267 | 代理人: | 杨宜付 |
地址: | 610000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叶用桑 栽培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叶用桑栽培方法,桑园内起垄并保持垄体结构,垄宽0.5m,垄高0.2m,桑苗栽植于垄上;桑苗按照以下间距栽植:宽行宽1.5m,窄行宽0.4m,行内株距0.5m。1、经过实验验证,采用本发明栽培模式,桑叶亩产叶量达2600kg以上,以周边6215+常规施肥的栽培模式为对照,产量提高20%‑40%。桑田在雨季排水能力得到显著提升,有利于桑苗的生长,增加桑苗长势。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作物栽培领域,涉及桑树的栽培方法,具体涉及叶用桑树的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桑树是多年生植物,具有分枝性强的特性,在制定栽植密度时,既要考虑快速增产,更要考虑长期的高产稳产。
桑园种植和合理的套种管理是建立高产、优质、高效桑园的重要条件之一,桑树是多年生木本叶用植物,如何提高单位土地面积桑园的经济效益也就成为了蚕桑从业人员长期研究的课题,它关系到蚕业是否可持续发展。宁南县“6215”桑园种植模式与套种研究,始于2006年,通过多次试验对比研究,现已取得较大成效。现有技术认为“6215”模式将引领中国蚕桑产业发展新未来。
“6215”栽培方法如下。
1.1栽植规格
宽窄行桑园按“6215”栽植法,即宽行6尺(2米),窄行2尺(0.67米),株距1.5尺(0.5米)的三角形错位栽植模式,亩栽800-1000株。
1.2嫁接时期与品种选择
采用冬季切皮对芽接法,在开春前后10天左右嫁接为宜。桑品种选用产叶量高、叶质好、老化迟、枝条直立的云桑1号、嘉陵20号、丰田5号等优良品种。
1.3桑树养型
采用“663”养型法,以中偏低树形养成。当幼树树径长至2.5cm左右时,在距地面20cm处进行对芽嫁接,第一年冬季剪枝时在良桑穗条20cm高处剪去,成为一级支干,第二年剪枝时在一年生枝条10cm高处剪去,成为二级支干,树型养成。以后每年剪枝时留2-3芽进行剪伐,顶芽上方留0.5-0.7厘米处反斜面剪去枝条,待树形偏,高时,在二级支干顶处拦腰剪去,以后又每年留2-3颗芽进行剪伐。
在实现本发明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6215”模式至少具有以下缺点:
1、桑田雨季排水效果差,在雨季土壤水分过多,地下水位高,土壤水饱和区侵及根系密集层,使根系长期缺氧,造成桑树生长发育不良而减产;
2、四川盆地气候条件下,春秋季节桑树长势弱,病虫害严重;
3、窄行没有利用价值,浪费空间。
发明内容
鉴于此,本发明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桑田雨季排水能力差的问题。
鉴于此,本发明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桑田空间利用价值低的问题。
鉴于此,本发明所要解决的第三个技术问题是春秋季节桑树长势弱的问题。
发明人通过长期的探索和尝试,以及多次的实验和努力,不断的改革创新,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叶用桑栽培方法,桑园内起垄并保持垄体结构,垄宽0.5m,垄高0.2m,桑苗栽植于垄上;桑苗按照以下间距栽植:宽行宽1.5m,窄行宽0.4m,行内株距0.5m。
根据本发明叶用桑栽培方法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桑园内安装水肥一体化滴灌系统,所述滴灌系统包括多根向桑苗供水/肥的滴灌管,所述滴灌管上均布有多个滴头;所述滴灌管布设于所述窄行两内侧边,同一滴灌管上相邻两所述滴头的间距为0.9m;同一窄行内的两根滴灌管的滴头错位排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未经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1568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能促进梨树提前挂果的种植方法
- 下一篇:一种提高水果品质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