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铁轭开槽的磁齿轮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10416092.X | 申请日: | 2018-05-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8332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30 |
发明(设计)人: | 井立兵;曲荣海;李大伟;黄海林;孔武斌;高玉婷;石超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中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K49/10 | 分类号: | H02K49/10 |
代理公司: | 华中科技大学专利中心 42201 | 代理人: | 曹葆青;李智 |
地址: | 430074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开槽 齿轮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铁轭开槽的齿轮装置,包括:由内到外依次包括:内转子、调磁环以及外转子;在内转子和调磁环之间以及调磁环和外转子之间均有气隙;内转子永磁体的充磁方向为径向充磁;外转子永磁体由多个第一扇环构成,外转子轭铁由多个第二扇环构成,且多个第一扇环和多个第二扇环均匀地交错分布;外转子永磁体为Spoke切向极化结构,其充磁方向为切向充磁;内转子永磁体和外转子永磁体构成径向‑Spoke复合极化磁齿轮结构;调磁环用于调制内转子永磁体和外转子永磁体的磁场极对数;第二扇环的外侧有开槽,且开槽不影响磁力线的分布;内转子永磁体内嵌在内转子轭铁外表面。本发明能够提高高转矩密度,同时减小磁齿轮的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领域低速大转矩传动技术,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铁轭开槽的磁齿轮装置。
背景技术
机械齿轮利用相邻齿轮间啮合传递动力,不可避免产生摩擦、润滑、噪音以及维护等问题,而磁齿轮通过非接触转轴上的永磁体传递转矩,有效避免了机械齿轮的缺点,因此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
早期的磁齿轮是在机械齿轮的基础上发展而来,与机械齿轮不同的是,永磁体代替了机械齿轮的轮齿,但在旋转过程中只有少数临近的永磁体参与转矩传递,永磁体的利用率很低;并且,受永磁体材料性能的影响,磁齿轮的转矩密度很低。在21世纪初,K.Atallah和D.Howe两位学者提出了一种新型磁齿轮结构,由于该磁齿轮为同心式结构,任意时刻内外两层永磁体均参与转矩传递,加之稀土永磁材料铷铁硼的出现,磁齿轮的转矩密度有了很大提升。但也存在转矩波动较大、永磁体易脱落、永磁体用量较多、对加工工艺要求较高等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改进需求,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铁轭开槽的磁齿轮装置,其目的在于通过永磁体极化方式组合、磁齿轮转子铁轭开槽的结构,实现高转矩密度,同时减小磁齿轮的质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铁轭开槽的磁齿轮装置,由内到外依次包括:内转子、调磁环以及外转子;在内转子和调磁环之间以及调磁环和外转子之间均存在气隙;内转子包括内转子轭铁和内转子永磁体,内转子永磁体的充磁方向为径向充磁;外转子包括外转子永磁体和外转子轭铁,外转子永磁体由多个第一扇环构成,外转子轭铁由多个第二扇环构成,且多个第一扇环和多个第二扇环均匀地交错分布;外转子永磁体为Spoke切向极化结构,其充磁方向为切向充磁;内转子永磁体和外转子永磁体构成径向-Spoke复合极化磁齿轮结构,由此提高磁齿轮装置的转矩密度;调磁环用于调制内转子永磁体和外转子永磁体的磁场极对数。
进一步地,第二扇环的外侧有开槽,且开槽不影响磁力线的分布,以减小铁轭用量,从而减轻磁齿轮装置的质量。
进一步地,内转子永磁体的极弧系数不为1,且内转子永磁体内嵌在内转子轭铁外表面,以固定内转子永磁体。
进一步地,调磁环的磁场极对数Ns、内转子永磁体的磁场极对数Pin以及外转子永磁体的磁场极对数Pout满足如下关系:Ns=Pin+Pout。
进一步地,调磁环包括调磁铁轭和非导磁材料,且调磁铁轭由硅钢片叠成;调磁铁轭由多个第三扇环构成,非导磁待料由多个第四扇环构成,并且多个第三扇环和多个第四扇环均匀的交错分布。
本发明所提供的铁轭开槽的磁齿轮装置,有三种输入输出模式:输入与输出同方向的减速传动、输入与输出反方向的减速传动以及输入与输出反方向增速传动;实现输入与输出同方向的减速传动时,外转子固定、内转子作为转矩输入轴且调磁环作为转矩输出轴;实现输入与输出反方向的减速传动时,调磁环固定、内转子作为转矩输入轴且外转子作为转矩输出轴;实现输入与输出反方向增速传动时,调磁环固定,外转子作为转矩输入轴且内转子作为转矩输出轴。
总体而言,通过本发明所构思的以上技术方案,能够取得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科技大学,未经华中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1609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