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综带组件及圆织机在审
申请号: | 201810418610.1 | 申请日: | 2018-05-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601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21 |
发明(设计)人: | 吴劲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劲松 |
主分类号: | D03D37/00 | 分类号: | D03D37/00;D03C9/00 |
代理公司: | 杭州慧亮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59 | 代理人: | 戴俊波 |
地址: | 325401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综丝 经丝 通孔 圆织机 综带 排列设置 孔距 综眼 偏转 错开 磨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综带组件,属于圆织机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经丝与综丝刮蹭严重容易经断的问题,解决该问题的技术方案主要是将第一通孔以等孔距L1排列设置,第二通孔以等孔距L2排列设置,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在经丝的导送方向上相互错开且L2大于L1使得外综丝的综眼在经丝的导送方向上对应位于相邻两个内综丝之间,内综丝的综眼相对内综丝排列所在曲线偏转。本发明主要用于降低综丝与经丝刮蹭的磨损程度,减少经断次数。另外,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圆织机,采用上述综带组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圆织机,特别是一种综带组件及圆织机。
背景技术
圆织机的纬完、经完停机属正常停机,而经断、纬断停机属非正常停机,停机几率越多表明圆织机的编织性能越差。两者相比,经断几率远高于纬断几率,且编织速度越高,经断几率越高。此外,市场上在用的圆织机普遍不适应薄丝和厚丝的编织。出现以上问题,均与综丝的设置位置有关。
在圆织机中,综带组件直接承担经丝的开交,是圆织机开交机构中的一个重要部件,直接影响编织速度和性能。现有的圆织机中,综带组件的综丝均采用相同间距排列,间距一般为7.5~8.5mm,综丝眼的外轮廓宽度为7.5~8.5mm,相邻两个综丝眼之间的实际净宽仅2~2.5mm,目前常见经丝的宽度为1.85~4mm,甚至有5mm的,就是说一般情况下,即使经丝从两综丝之间居中通过,在综丝上下升降的过程中,经丝仍然会与综丝特别是与综眼出现刮蹭。根据圆织机的工作原理,综丝分内、外两组实现开交运动,由上、下综带滚轮定位导向。每一条综带挂有10~12根综丝,综带上设置连接通孔与综丝连接,由于内、外综丝均采用等距结构,由于误差累积,致内综丝与经丝之间出现严重干涉,刮蹭情况严重,导致断经几率增加,同时无法适应薄丝、厚丝的编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达到的目的之一就是提供一种综带组件,降低综丝与经丝刮蹭造成的损伤,减少经断几率。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综带组件,包括上综带、下综带、外综丝和内综丝,上综带安装于上综带滚轮,下综带安装于下综带滚轮,上综带的内端设有第一通孔、外端设有第二通孔,下综带的内端设有第一通孔、外端设有第二通孔,内综丝的上端穿过上综带的第一通孔连接、下端穿过下综带的第一通孔连接,外综丝的上端穿过上综带的第二通孔连接、下端穿过下综带的第二通孔连接,第一通孔以等孔距L1排列设置,第二通孔以等孔距L2排列设置,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在经丝的导送方向上相互错开且L2大于L1使得外综丝的综眼在经丝的导送方向上对应位于相邻两个内综丝之间,内综丝的综眼相对内综丝排列所在曲线偏转。
进一步的,所述L2=1.03L1~1.06L1。
进一步的,所述L1=8.5mm,L2=8.91mm。
进一步的,以塑料圆织机主轴转动中心为圆心、内综丝综眼的中心所在的圆的半径为r1、外综丝综眼的中心所在的圆的半径为r2,相邻两根穿过外综丝综眼的经丝的夹角与相邻两根穿过内综丝综眼的经丝的夹角相等,L2=L1×r2/r1。
进一步的,以塑料圆织机主轴转动中心为圆心、第一通孔的中心所在的圆的半径为R1、第二通孔的中心所在的圆的半径为R2,L2=L1×R2/R1。
进一步的,所述内综丝的综眼相对内综丝排列所在曲线偏转的角度为β1,45°≤β1≤70°。
进一步的,所述外综丝的综眼相对外综丝排列所在曲线偏转且偏转角度为β2,45°≤β2≤70°。
另外,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圆织机,包括机架、设于机架的主轴、梭子、门圈组件、上综带滚轮、下综带滚轮,梭子连接于主轴并在门圈组件上作圆周运动,上综带滚轮、下综带滚轮上设有上述的综带组件。
进一步的,所述门圈组件的外周设有将经丝隔开的分隔条,相邻的一根穿过外综丝综眼的经丝和一根穿过内综丝综眼的经丝从相邻两根分隔条之间穿过,在梭子的运行方向上,外综丝、分隔条、内综丝依次重复排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劲松,未经吴劲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1861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