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鱼植共生的综合套养循环养殖系统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419142.X | 申请日: | 2018-05-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1348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8 |
发明(设计)人: | 杨淞;孙俊龙;连文强;赵柳兰;罗伟;王艳;何智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G31/02 | 分类号: | A01G31/02;A01K61/10;A01K61/85;A01K63/00;A01K63/04 |
代理公司: | 成都天汇致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64 | 代理人: | 韩晓银 |
地址: | 61113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共生 综合 循环 养殖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鱼植共生的综合套养循环养殖系统及方法。该系统包括循环连接的高水位养殖池、一级沉降循环池、二级净化循环池、三级净化循环池、储水池和储水塔;高水位养殖池底部的漏斗状结构底部设有排水管连通一级沉降循环池;一级沉降循环池包括依次紧密排列的五级池;二级、三级净化循环池、储水池内设漂浮式水培植物种植架。方法包括:在高水位养殖池中放养养殖鱼;在二级、三级净化循环池内的种植架上种植中草药和蔬菜,池内放养鲢鱼和鳙鱼;在储水池内的种植架上种植中草药;水在一级沉降循环池中五级沉降;水进入二级、三级净化循环池、储水池进行多级净化;储存在储水塔中并进行消毒、灭菌;将水引入高水位养殖池实现综合套养循环养殖。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产生态养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鱼植共生的综合套养循环养殖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当今国际社会正面临着从经济危机到全球气候变化所带来的严重自然灾害和极端天气等多重挑战。同时,国际社会还必须以有限的自然资源满足日益增长的人口对粮食及营养的迫切需求。水产养殖业作为人类重要的蛋白质和必需营养素来源,在解决全球粮食问题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国家粮食安全和经济增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过去的50多年间,以中国为代表的水产养殖业的发展速度已超过全球人口增速,但与此同时,传统水产养殖业所带来的诸如废水和废物排放问题、病害问题和渔药滥用等问题也已引起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
常规池塘养殖系统是在常规土塘或水泥池塘中进行鱼类养殖,通过给排水进行水体控制。在此基础上也开发了一些循环水养殖系统:(1)利用池塘水体循环或大水面水体循环进行鱼类养殖,利用水泵或导流装置行程水体循环;(2)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利用循环水设备进行水体循环的水产养殖系统。但这些养殖方法存在以下突出问题:
第一、常规土塘或水泥池塘进行鱼类养殖,对于土地的利用率较低,同时仅使用常规给排水方法进行水体交换,水体中的有害物质和营养物质并不能得到充分降解和利用,对养殖水体的富营养化无法进行控制和利用,造成养殖鱼类的产量损失。同时大量养殖水的排放对自然水体存在潜在的污染风险,不能很好的利用水资源,造成水资源浪费并且破坏生态环境,产量具有局限性,限制了产业的发展。
第二、现有的水环水养殖系统包括池塘循环水、大水面水体循环和工厂化循环水系统,虽然部分可提高水资源利用和土地使用率,但对与单位水体的利用不足,而且对于水体中的氨氮等的利用效率较低,多以过滤、吸附、清除为主要处理方法,浪费了可以作为营养物质的氨氮,且产量和效益不能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因此,“高效、优质、生态、健康、安全”的水产养殖系统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要保障,有待进一步开发。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鱼植共生的综合套养循环养殖系统及方法。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第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鱼植共生的综合套养循环养殖系统,包括循环连接的高水位养殖池、一级沉降循环池、二级净化循环池、三级净化循环池、储水池和储水塔;所述高水位养殖池底部为漏斗状结构,所述漏斗状结构底部设有排水管连通所述一级沉降循环池,所述漏斗状结构的坡度不超过10°;
所述一级沉降循环池包括依次紧密排列的I级池、II级池、III级池、IV级池和V级池,并且相邻池之间存在高度差;
所述二级净化循环池、所述三级净化循环池、所述储水池内设漂浮式水培植物种植架;所述种植架的面积按照各池面积的15~20%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漏斗状结构底部排水管的出水口处设有水位调节阀,用于控制所述高水位养殖池的水位。
进一步的,所述高水位养殖池设有回水口,所述高水位养殖池与所述储水塔通过所述回水口连接,所述回水口与所述高水位养殖池池壁的角度为30~45°。
进一步地,所述高水位养殖池内设有微孔增氧管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农业大学,未经四川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1914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