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纳米流射流冷却汽车座椅及其工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419276.1 | 申请日: | 2018-05-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5704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5 |
发明(设计)人: | 郑伟;王健岭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 |
主分类号: | B60N2/56 | 分类号: | B60N2/56;B60H1/00;F25B19/04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蔡学俊;薛金才 |
地址: | 363105 福建省漳州市龙***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纳米 射流 冷却 汽车座椅 及其 工作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纳米流射流冷却汽车座椅及其工作方法,座椅包括软质冷却盒、储液罐、电动泵、热交换器、压力调节阀和控制器;所述软质冷却盒包括盒体、设置于盒体顶部的温度传感器、设置于盒体内部的高压共轨管、装设于高压共轨管上的若干喷头以及控制喷头开启与关闭的电控阀;所述软质冷却盒底部开设一纳米流回流口,与热交换器的热媒进口连接,所述热交换器的热媒出口分别与压力调节阀和储液罐连接,所述储液罐通过电动泵与高压共轨管连接,所述高压共轨管还与压力调节阀连接,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温度传感器、压力调节阀、电动泵和电控阀连接。本发明可实现快速冷却座椅表面。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座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纳米流射流冷却汽车座椅。
背景技术
现代汽车在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将车辆长时间停放在太阳下,车内温度很高,尤其是与人体接触的座椅,如果温度很高,就感觉非常不舒服。并且冷却下来比较慢,即便是有座椅通风系统,因为热交换速率问题,无法迅速的对座椅进行冷却。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纳米流射流冷却汽车座椅,利用纳米流高效的导热效果和射流冲击高效的局部散热特性,可以快速冷却座椅表面。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纳米流射流冷却汽车座椅,包括软质冷却盒、储液罐、电动泵、热交换器、压力调节阀和控制器;所述软质冷却盒包括盒体、设置于盒体顶部的温度传感器、设置于盒体内部的高压共轨管、装设于高压共轨管上的若干喷头以及控制喷头开启与关闭的电控阀;所述软质冷却盒底部开设一纳米流回流口,与热交换器的热媒进口连接,所述热交换器的热媒出口分别与压力调节阀和储液罐连接,所述储液罐通过电动泵与高压共轨管连接,所述高压共轨管还与压力调节阀连接,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温度传感器、压力调节阀、电动泵和电控阀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喷头朝向盒体顶部喷射纳米流。
进一步地,所述软质冷却盒嵌设于汽车座椅底座和/或靠背内。
进一步地,所述热交换器的冷媒进口和冷媒出口分别与汽车空调系统的冷媒管路连接,由汽车空调系统的冷媒进行冷却。
进一步地,所述高压共轨管装有声波振荡器,用于防止纳米粒子聚集。
进一步地,所述软质冷却盒还包括压力传感器,与控制器连接,用于检测高压共轨管内压力。
进一步地,所述储液罐设有液位观察孔和/或缺液警示灯,用于提示加液。
一种根据上述的纳米流射流冷却汽车座椅的工作方法,控制器开启电动泵,将纳米流体从储液罐中吸出,加压后进入高压共轨管,温度传感器检测座椅接触面温度并将温度信号发送至控制器,当温度超过阈值时,控制器控制电控阀开启相应区域的喷头,喷出的纳米流体汇集在纳米流回流口,经过热交换器散热,冷却后流到储液罐。
进一步地,喷头开启后,控制器根据冷却效果动态调整喷射压力和时长。
进一步地,所述软质冷却盒还包括压力传感器,用于检测高压共轨管内压力并发送至控制器,控制器根据压力信号控制压力调节阀泄压或控制电动泵加压,保证纳米流喷射压力恒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有益效果:利用纳米流高效的导热效果和射流冲击高效的局部散热特性,实现汽车座椅的快速降温,比通风座椅冷却更快、效率更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纳米流射流冷却汽车座椅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种纳米流射流冷却汽车座椅的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大学嘉庚学院,未经厦门大学嘉庚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1927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插管式通风座椅装置
- 下一篇:一种座椅塑料膜保护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