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将达标工业生活废水处理为自来水的水处理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1810419913.5 | 申请日: | 2018-05-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396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24 |
发明(设计)人: | 陈贤超;陈少宽;曾建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安易盾格商贸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04 | 分类号: | C02F9/04;C02F10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20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装置壳体 水处理设备 一体化结构 控制面板 生活废水处理 间隙配合 把手架 控制键 前表面 支撑座 自来水 检测装置 连接电线 水流过滤 达标 接合管 下表面 智能化 滤架 焊接 垂直 智能 检测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将达标工业生活废水处理为自来水的水处理设备,其结构包括:控制键、支撑座、连接电线、把手架、装置壳体、控制面板、接合管、智能水流过滤检测装置,控制键位于控制面板的前表面两者采用间隙配合连接成一体化结构,控制面板设于装置壳体的前表面通过间隙配合连接在一起,把手架通过焊接的方式安装在装置壳体的左侧表面同时两者固定连接成一体化结构,支撑座位于装置壳体的下表面两者相互垂直并且组成一体化结构,可以达到水处理设备在进行工作的时候能够使得装置可以进行药物进入的控制,并且可以使得装置可以能够自行更换滤架,同时能够在工作完成后对于水流进行检测,从而达到使得装置更加的智能化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一种将达标工业生活废水处理为自来水的水处理设备,属于水处理领域。
背景技术
水处理的方式包括物理处理和化学处理及生物处理。
人类进行水处理的方式已经有相当多年历史,物理方法包括利用各种孔径大小不同的滤材,利用吸附或阻隔方式,将水中的杂质排除在外,吸附方式中较重要者为以活性炭进行吸附,阻隔方法则是将水通过滤材,让体积较大的杂质无法通过,进而获得较为干净的水。另外,物理方法也包括沉淀法,就是让比重较小的杂质浮于水面捞出,或是比重较大的杂质沉淀于下,进而取得。化学方法则是利用各种化学药品将水中杂质转化为对人体伤害较小的物质,或是将杂质集中,历史最久的化学处理方法应该可以算是用明矾加入水中,水中杂质集合后,体积变大,便可用过滤法,将杂质去除。
随着人类生活不断提高水体富营养化氨氮、磷等营养盐问题和国家环保局对污水排放标准一步步提高,沿用了许多年传统的一级处理及二级处理水处理工艺技术和设备,已经难以适应当今的高浊度和高浓度污水的处理要求,而且处理工艺流程长,系统庞大,而且还散发大量臭气。运营者要想达到最新排放标准,需要从新再投入高额的资金扩建原有污水处理系统,加大占地面积使用和高额的污水处理设备及高额后期维护费用,然而,传统的污水深度处理再生回用技术系统投资高、后期维护运行费用高,太多的运营者难以承受。以下来我们详细介绍几种水处理工艺。
但现有技术的水处理设备在进行工作的时候无法使得装置可以进行药物进入的控制,并且无法使得装置可以能够自行更换滤架,同时无法在工作完成后对于水流进行检测,从而无法使得装置更加的智能化。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将达标工业生活废水处理为自来水的水处理设备,以解决水处理设备在进行工作的时候无法使得装置可以进行药物进入的控制,并且无法使得装置可以能够自行更换滤架,同时无法在工作完成后对于水流进行检测,从而无法使得装置更加的智能化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将达标工业生活废水处理为自来水的水处理设备,其结构包括:控制键、支撑座、连接电线、把手架、装置壳体、控制面板、接合管、智能水流过滤检测装置,所述控制键位于控制面板的前表面两者采用间隙配合连接成一体化结构,所述控制面板设于装置壳体的前表面通过间隙配合连接在一起,所述把手架通过焊接的方式安装在装置壳体的左侧表面同时两者固定连接成一体化结构,所述支撑座位于装置壳体的下表面两者相互垂直并且组成一体化结构,所述连接电线嵌入装置壳体的内部与控制面板电连接,其特征在于:
所述智能水流过滤检测装置与装置壳体相互平行同时两者组成一体化结构,所述接合管嵌入智能水流过滤检测装置的左侧表面并且为一体化结构;
所述智能水流过滤检测装置设有水流沉淀装置、进药消毒装置、动力传动装置、水流加压装置、过滤调节装置、活动测试装置、动力活动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安易盾格商贸有限公司,未经南安易盾格商贸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1991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