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畜禽养殖污水提取磷肥的设备及其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421307.7 | 申请日: | 2018-05-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5829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03 |
发明(设计)人: | 谢晓进 | 申请(专利权)人: | 谢晓进 |
主分类号: | C02F1/58 | 分类号: | C02F1/58;C05B7/00;C02F101/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221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畜禽养殖污水 流化床 溢流槽 闸阀 底端 上盖 磷肥 液位传感器 富营养化 镁盐溶液 农业生产 氢氧化钠 污水入口 溢流出口 有效处理 承重座 支撑架 有机肥 畜禽 去除 水源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畜禽养殖污水提取磷肥的设备及其使用方法,该设备包括溢流槽等,上盖位于溢流槽的顶端,滞气孔位于上盖的顶部,液位传感器固定在上盖的一侧,多个溢流出口位于溢流槽的四周,流化床与溢流槽的底端相连且通过承重座安装在支撑架上,氢氧化钠入口、镁盐溶液入口都位于流化床的底部外侧,第一闸阀、第二闸阀都位于临时仓上,第一闸阀位于第二闸阀的上方,临时仓的一端与流化床的底端连接,畜禽污水入口通过一根管道与流化床的底端连接。本发明能够在畜禽养殖污水中去除磷和氮,并提取磷肥,再让有机肥返还农业生产,让畜禽养殖污水得到有效处理,改善水源富营养化。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设备及其使用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畜禽养殖污水提取磷肥的设备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中,农业源占大部分,而畜禽养殖污染物排放量占整个农业源的95%以上,其中氮占50%以上,磷占60%以上。畜禽养殖业已使我国水环境污染呈现全面漫延势态。农业污染已成为影响我国水环境,尤其是威胁饮用水源安全的首要因素。
目前,国内常用的污染控制技术大部分仅指产后治理,主要方法有:物理法(沉淀、脱水、干燥)、化学法(混凝、氧化、消毒)、生物法(厌氧、好氧、兼氧)、生态法(氧化塘、湿地、生态沟渠)和资源化利用法(堆肥、有机肥、饲料化)。
氧化法即向畜禽污水中投入双氧水和通入臭氧,氧化有机磷,向氧化后的污水中加入氢氧化钙,充分混合,调节污水PH值在10~11之间,反应后进行一次沉淀。调节一次分离后的上清液的PH值在6~7之间,加入硫酸铝溶液进行二次沉淀。畜禽养殖污水中总磷去除率可达95%以上。
现有技术虽然畜禽养殖污水中总磷去除率可达95%以上,但沉淀物中含有硫、铝、钙多种不利于植物生长的物质,导致沉淀物价值缩水。而且现有技术只能除磷,不能同时除氮,没有可利用物,成本高,实现规模效应难度大,对土壤形成二次污染。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畜禽养殖污水提取磷肥的设备及其使用方法,其能够在畜禽养殖污水中去除磷和氮,并提取磷肥,再让有机肥返还农业生产,让畜禽养殖污水得到有效处理,改善水源富营养化。
本发明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种畜禽养殖污水提取磷肥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溢流槽、滞气孔、液位传感器、溢流出口、上盖、承重座、支撑架、氢氧化钠入口、流化床、第一闸阀、第二闸阀、临时仓、磷酸氨镁出口、螺旋输送机、畜禽污水入口、支撑脚、镁盐溶液入口,上盖位于溢流槽的顶端,滞气孔位于上盖的顶部,液位传感器固定在上盖的一侧,多个溢流出口位于溢流槽的四周,流化床与溢流槽的底端相连且通过承重座安装在支撑架上,氢氧化钠入口、镁盐溶液入口都位于流化床的底部外侧,第一闸阀、第二闸阀都位于临时仓上,第一闸阀位于第二闸阀的上方,临时仓的一端与流化床的底端连接,畜禽污水入口通过一根管道与流化床的底端连接,螺旋输送机的一端与临时仓的另一端连接,磷酸氨镁出口位于螺旋输送机的另一端上,支撑脚固定在支撑架的底端。
优选地,所述溢流槽内部形状为圆柱体。
优选地,所述流化床为多段式倒斗形流化床。
优选地,所述溢流槽上设有环型滤网。
优选地,所述环型滤网外侧设置有短围板。
优选地,所述流化床的底部外侧设有PH值传感器。
优选地,所述流化床的中部外侧还设有温度传感器。
优选地,所述流化床的底部外侧还设有磷酸根离子传感器。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畜禽养殖污水提取磷肥的设备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畜禽养殖污水在污水泵的作用下以一定的流速通过畜禽污水入口进入流化床底部,在流化床内逆时针方向旋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谢晓进,未经谢晓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2130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