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变速箱后盖轴承高精确组装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810421598.X | 申请日: | 2018-05-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80850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31 |
发明(设计)人: | 周斯加;黄智博;赵云;李峰平;储军;张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温州大学激光与光电智能制造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23K26/362 | 分类号: | B23K26/362;B23K26/70;B23P19/027;B23P23/00 |
代理公司: | 33258 温州名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程嘉炜 |
地址: | 3250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旋转工位 底座 变速箱后盖 工位旋转盘 固定变速箱 驱动电机 组装设备 工位 胎具 轴承 传动连接 旋转设置 保护罩 上端面 凸耳 外罩 下端 对称 组装 衔接 | ||
本发明涉及变速箱后盖轴承高精确组装设备,其包括底座、设置在底座上的旋转工位装置、外罩在底座上的保护罩、以及设置在底座上且与旋转工位装置对应的变速箱后盖组装中心;旋转工位装置包括设置在底座上的工位驱动电机、与工位驱动电机传动连接且旋转设置在底座上的工位旋转盘、按工序分布在工位旋转盘上的旋转工位、设置在每个旋转工位处且用于固定变速箱盖下端面的胎具件、设置在胎具件上端面对称两侧的U形卡座、以及设置在U形卡座上且用于固定变速箱盖两侧凸耳的V形定位槽;旋转工位装置起到工序中转衔接的作用。本发明设计合理、结构紧凑且使用方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变速箱后盖轴承高精确组装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变速箱主轴的轴承盖,一般采用铸铁加工而成,其任性差,现有的组装方式一般采用人工通过橡胶锤或木锤将轴承敲击安装到轴承盖或轴承座内,其安装精度不易控制,无法实现标准化作业,密封圈安装简单粗暴,容易出现啃边情形,如何提供一种高效,便捷,便于自动化控制的变速箱后盖轴承高精确组装设备及变速箱后盖激光雕刻组装工艺成为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总的来说是提供一种变速箱后盖轴承高精确组装设备及变速箱后盖激光雕刻组装工艺;详细解决的技术问题以及取得有益效果在后述内容以及结合具体实施方式中内容具体描述。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变速箱后盖轴承高精确组装设备,包括底座、设置在底座上的旋转工位装置、外罩在底座上的保护罩、以及设置在底座上且与旋转工位装置对应的变速箱后盖组装中心;
旋转工位装置包括设置在底座上的工位驱动电机、与工位驱动电机传动连接且旋转设置在底座上的工位旋转盘、按工序分布在工位旋转盘上的旋转工位、设置在每个旋转工位处且用于固定变速箱盖下端面的胎具件、设置在胎具件上端面对称两侧的U形卡座、以及设置在U形卡座上且用于固定变速箱盖两侧凸耳的V形定位槽;旋转工位装置起到工序中转衔接的作用,其使得系统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避免传送带需要调整水平的问题。通过两个V形定位槽与胎具件实现定位与紧固。
旋转工位包括依次工序衔接的用于进料与出料的工位转料处、用于对变速箱盖侧面雕刻标记的工位雕刻处、用于将轴承件压入变速箱盖内的工位第一组装处、用于检测轴承件组装精度的工位检测处;通过上述工位,对应完成相应的工序。
在工位旋转盘中心设置有与工位旋转盘同轴旋转的角度光电传感器,在每个旋转工位均设置有工位光电传感器;实现闭环检测,通过工序定位精度。
在工位转料处下方设置有工位转料固定机架,在工位转料固定机架上设置有工位转料导向杆,在工位转料固定机架上竖直设置有工位转料升降气缸,在工位旋转盘上设置有位于胎具件下方的通孔,在工位转料升降气缸上端设置有用于穿过通孔的工位转料上顶头。通过该部分可以实现自动出料,避免损害密封圈与轴承。
作为激光雕刻与组装核心单元,变速箱后盖组装中心包括依次工序链接的激光雕刻装置、轴承组装总成、检测组装总成、以及密封圈组装总成;
轴承组装总成包括依次工序衔接的轴承存储装置、轴承中转装置、以及轴承组装装置;所谓的工序衔接可以是旋转盘或流水线等。
检测组装总成包括组装检测机;
密封圈组装总成包括依次工序衔接的密封圈上料装置、以及密封圈安装装置;
具体说明,激光雕刻装置包括设置在底座一侧且用于在变速箱盖侧面上雕刻标记的激光雕刻机、设置在激光雕刻机头部的激光固定侧架、分别竖直设置在激光固定侧架上的激光升降导向滑道与激光升降气缸、设置在激光升降气缸活塞杆上的激光升降连接座、活动设置在激光升降导向滑道内的激光升降导向键、分别与激光升降连接座和激光升降导向键连接的激光升降架、以及设置在激光升降架上的激光吸尘嘴。通过架子实现防护作用,通过吸尘嘴将烟尘吸走,从而保证干净清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温州大学激光与光电智能制造研究院,未经温州大学激光与光电智能制造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2159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石墨烯芯片接合薄膜的烧蚀加工方法
- 下一篇:安全型激光打标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