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BIM和UWB的建筑临边洞口安全管理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423421.3 | 申请日: | 2018-05-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1520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02 |
发明(设计)人: | 刘占省;孙佳佳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Q50/08 | 分类号: | G06Q50/08;G06F17/50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海天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3 | 代理人: | 沈波 |
地址: | 10012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人员定位 可视化显示模块 安全管理系统 安全预警模块 中央服务器 临边洞口 危险区域 搜救 智能化安全管理 载波通信技术 对比分析 管理系统 人员伤亡 三维定位 三维位置 实时显示 数据耦合 危险报警 有效防范 语音告警 准确位置 智能 预设 提示 工地 施工 分析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BIM和UWB的建筑临边洞口安全管理系统及方法,管理系统包括UWB人员定位模块,中央服务器,可视化显示模块,安全预警模块和智能搜救模块;UWB人员定位模块通过UWB无载波通信技术实现人员三维定位;中央服务器将人员定位信息与BIM模型进行数据耦合,并分析人员是否处于危险区域;可视化显示模块实时显示人员在BIM模型中的准确位置;安全预警模块对人员进行危险报警提示;智能搜救模块针对发生意外的人员确定最短营救路线,并显示于BIM模型上。本发明能够实时精确定位人员三维位置,并与预设的危险区域进行对比分析,对施工人员进行语音告警,从而有效防范危险的发生,有助于减少人员伤亡,实现工地智能化安全管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工程人员安全管理技术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基于BIM和UWB的临边洞口安全管理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建筑业的飞速发展,许多大型复杂工程项目日益增多,在注重建筑数量与质量的同时,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越来越成为备受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安全生产的概念已经深入人心,人们对安全生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事故多发的建筑行业,如何保证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是施工单位关心的头等大事。临边洞口作为施工现场最易坠落的危险区域,有效的设置防护与安全预警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就目前而言,大多数施工单位仍然采取的是简单的围栏或是电子围栏进行防护,仅能从视觉层面对施工人员进行提示,高空坠落现象时有发生。
BIM以建筑工程项目的各项相关信息数据作为基础,通过数字信息仿真模拟建筑物所具有的真实信息,是实现信息化管理的重要工具;UWB是一种无载波通讯技术,可实现精确的短距离定位。利用BIM技术和UWB技术的优势,对临边洞口部位进行实时监控和提前对人员进行安全预警,实现工地智能化安全管理就显得十分迫切。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BIM和UWB的建筑临边洞口安全管理系统及方法,对靠近临边洞口区域的施工人员进行安全预警和智能搜救。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方案:
一种基于BIM和UWB的临边洞口安全管理系统,包括UWB人员定位模块,中央服务器,可视化显示模块,安全预警模块和智能搜救模块;UWB人员定位模块通过UWB无载波通信技术实现人员三维定位;中央服务器将人员定位信息与BIM模型进行数据耦合,并分析判定人员是否处于危险区域;可视化显示模块实时显示人员在BIM模型中的准确位置;安全预警模块对人员进行危险报警提示;智能搜救模块针对发生意外的人员确定最短营救路线,并显示于BIM模型上。
优选地,UWB人员定位模块包括人员微标签和若干个微基站;人员微标签设置在人员佩戴的安全帽上,微基站设置在施工现场。
优选地,中央服务器接收UWB人员定位模块发送的数据,并与已建立的BIM模型进行数据耦合,将人员定位信息链接到BIM模型上;并将预设的临边洞口危险区域与施工人员位置进行比对,判断是否处于危险区域,向安全预警模块反馈信息,发送指令。
优选地,可视化显示模块显示包含临边洞口危险区域的BIM模型、施工人员实时位置和最短营救路线。
优选地,安全预警模块依照中央服务器的指令,对进入临边洞口危险区域的人员进行报警;安全帽上安装有信号接收器和报警装置,信号接收器用于接收中央服务器反馈的指令,报警装置包括语音报警装置与震动报警装置。
优选地,智能搜救模块确定通往人员坠落的三维位置的各种路线,并筛选出最短营救路线,节省搜救时间。
一种基于BIM和UWB的临边洞口安全管理方法,采用上述的管理系统,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建立包含临边洞口危险区域的施工场地BIM模型,并根据距离危险中心点距离的远近划分不同的危险程度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工业大学,未经北京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2342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