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烧蚀状态下中Z元素透射能流的测量靶及测量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424152.2 | 申请日: | 2018-05-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155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02 |
发明(设计)人: | 张璐;杨品;张晓璐;况龙钰;林雉伟;景龙飞;李丽灵;郑建华;黎航;江少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 |
主分类号: | G21B1/23 | 分类号: | G21B1/23;G21C1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7 | 代理人: | 张明利 |
地址: | 621900 四川省绵***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膜层 碳氢 靶面 烧蚀 掺杂元素 测量靶 层堆叠 平面靶 元素层 透射 能流 测量 激光束入射面 测量精准 厚度可调 激光聚变 间接驱动 梯度掺杂 传统的 观测面 透过率 加热 替代 | ||
1.一种烧蚀状态下中Z元素透射能流的测量靶,包括靶面,其特征在于,所述靶面为逐层堆叠的平面靶结构,其由上至下依次包括第一碳氢膜层、中Z元素层和第二碳氢膜层,且第一碳氢膜层的厚度大于第二碳氢膜层的厚度,所述第一碳氢膜层作为激光束入射面,所述第二碳氢膜层作为观测面,所述中Z元素层的厚度可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烧蚀状态下中Z元素透射能流的测量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碳氢膜层的厚度为18-45μm,所述第二碳氢膜层的厚度为08-1.2μ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烧蚀状态下中Z元素透射能流的测量靶,其特征在于,所述中Z元素层的中Z元素为Si,且中Z元素层的厚度为0.5-1.5μ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烧蚀状态下中Z元素透射能流的测量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碳氢膜层的厚度为18μm,所述第二碳氢膜层的厚度为0.8μm,所述中Z元素层的厚度为0.7μm。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烧蚀状态下中Z元素透射能流的测量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碳氢膜层的厚度为45μm,所述第二碳氢膜层的厚度为1μm,所述中Z元素层的厚度为1.2μm。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烧蚀状态下中Z元素透射能流的测量靶,其特征在于,所述中Z元素层的中Z元素为Ge,且中Z元素层的厚度为0.2-0.7μm。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烧蚀状态下中Z元素透射能流的测量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碳氢膜层的厚度为18μm,所述第二碳氢膜层的厚度为0.8μm,所述中Z元素层的厚度为0.2μm。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烧蚀状态下中Z元素透射能流的测量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碳氢膜层的厚度为45μm,所述第二碳氢膜层的厚度为1.2μm,所述中Z元素层的厚度为0.7μm。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一种烧蚀状态下中Z元素透射能流的测量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黑腔靶和屏蔽片,所述黑腔靶为空心且两端开口的筒状结构,其侧壁上开设诊断孔,所述靶面位于诊断孔处,且第一碳氢膜层面向黑腔靶的内腔,所述屏蔽片为空心的圆台结构,其位于黑腔靶的端部。
10.一种采用如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烧蚀状态下中Z元素透射能流的测量靶的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激光装置发射激光束,所述激光束入射至黑腔靶的内腔并与黑腔靶作用产生辐射源;
S2:所述辐射源作用于靶面并烧蚀第一碳氢膜层,改变第一碳氢膜层厚度,使中Z元素层分别处于冲击波加热状态、辐射热波加热状态,并分别获得观测面处的透射能流数据,即得到中Z元素在不同烧蚀状态下的透射能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未经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24152.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