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二维码辅助的印刷品无障碍交互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425813.3 | 申请日: | 2018-05-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6491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07 |
发明(设计)人: | 卜佳俊;章越清;于智;毛露娜;王炜;申倩倩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L9/30 | 分类号: | H04L9/30;G06F21/60;G06F17/30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正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1 | 代理人: | 王兵;黄美娟 |
地址: | 310027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二维码 辅助的 无障碍 印刷品 可编辑文本 传统书籍 交互方式 扫描方式 视障人群 文本储存 信息获取 移动终端 用户在线 语音播报 纸质材料 重要意义 容错率 云端 信息量 文本 储存 印刷 阅读 渠道 优化 帮助 | ||
基于二维码辅助的印刷品无障碍交互方法,通过将纸质材料对应的可编辑文本信息上传到云端后,利用移动终端二维码扫描方式,帮助用户在线获取文本并语音播报,解决他们阅读传统书籍时遇到的障碍。相较于现有的交互方式与全文本储存的储存方式,本发明生成的二维码只包含Url地址,因此信息量少,识别容错率高,优化了印刷成本与用户实际操作体验,对拓宽视障人群的信息获取渠道有着重要意义。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面向视障人群的传统印刷品无障碍交互的技术领域,特别是基于二维码辅助的传统印刷品无障碍交互方法。
背景技术
视障人群是社会组成中较特殊的群体,他们在生活、学习、出行和就业等方面都存在着许多常人无法想象的困难,但是同时他们也需要获取医疗、就业以及社会福利等多方面的信息。我国有超过1000万盲人,低视力大概是盲人的三倍,在约1000万的盲人中,其中接受过教育的大约仅占总数的1.5%-3%,还不足30万人,这个数字会随着社会老龄化现象的发展而变得越来越可观。
现如今视障人群与传统出版物之间的交互模式主要是通过盲文,然而盲文出版物工作量大、成本高、周期长、更新迭代慢,已渐渐不适用于如今指数增长的信息时代。在我国的视障人群中,目前的阅读方式主要有三种——视觉阅读,触摸阅读,听觉阅读。怎样通过新的交互模式拓宽视障人群的信息获取渠道,这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国内外都提出了一些方案。清华大学在2001年开始研发盲文点字显示器(盲文触感屏),它通过采用压电陶瓷的新材料使“文字”产生上升或下降以此来显示盲文,让视障人群通过触觉与电脑进行交互,通过触觉阅读电脑上的信息。OppenheimC和Selby K在论文中指出了Yahoo、AltaVista和Infoseek等公司为解决网站无障碍等做出了一些方法和规范,使得视障人群可以浏览网站获取信息。
在传统纸质印刷品的无障碍交互模式上,韩国Voiceye公司创造性的开发了移动端应用帮助视障人群进行阅读,该应用借助二维码扫描技术,在2.5cm*2.5cm的正方形代码中装入两张A4纸大小的内容,并伴随正文一起印刷出版。视障人士可以利用移动端应用扫描印刷品上的二维码,获得正文的文字信息,然后根据需要特使显示或语音播放。该项应用对突破传统纸质印刷品和视障人群的交互通道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被誉为“教育软件奥斯卡奖”的2012年度的BETT大会中获得ICT Special Educational Needs Solution大奖,在韩国已经在一些政府或公共机关的信息文件中嵌入Voiceye二维码一并被印刷发行。
然而该移动应用仍然有着较多不足:因为将A4一页纸上的所有信息都压缩到2.5cm*2.5cm的空间中时,信息量过于巨大,二维码中的点阵非常密集,印刷质量必须非常高的时候才能保证良好的扫描效果,因此成本较高,而且能保存的信息仍然有限。同时由于二维码点阵密集,信息量大,要求手机能十分精确的对准二维码。为此Voiceye公司配套生产手机扫描支架,并严格规定二维码打印的位置,才能保证较好的扫描效果。然而这样不利于视障人群随身携带并使用,并且对于视障人群的实际使用环境而言,并不能随时完美的对应到最佳的扫描位置,并且支架的变形以及印刷品的磨损也为长时间的实用效果带来挑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提出了一种基于二维码辅助的传统印刷品无障碍交互方法,以拓宽视障人群的信息获取渠道,优化印刷成本,提高用户实际操作体验,
一种基于二维码辅助的印刷品无障碍交互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一种基于二维码辅助的传统印刷品无障碍交互模式,该模式的操作步骤如下:
1)管理员出版物的文本信息以PDF的形式经过分页、编辑操作上传到云端,并录入辅助文本信息,将出版物的电子文本存储在服务器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2581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