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采用分别固定化的硝化菌群-芽孢杆菌联合处理养殖废水的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810426418.7 申请日: 2018-05-07
公开(公告)号: CN108546662B 公开(公告)日: 2021-01-29
发明(设计)人: 祁自忠;韩茵;杨匡;刘子夏;程成;张凯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海洋大学
主分类号: C12N1/20 分类号: C12N1/20;C12N11/14;C12N11/10;C12N11/04;C02F3/34;C12R1/07;C02F103/20;C02F101/16
代理公司: 山东康裕律师事务所 37311 代理人: 傅培
地址: 266000 山*** 国省代码: 山东;37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采用 分别 固定 硝化 芽孢 杆菌 联合 处理 养殖 废水 方法
【说明书】:

发明首先提供了解淀粉芽孢杆菌菌株(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YL‑10,于2018年4月4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为CGMCC NO.15556。将所述解淀粉芽孢杆菌菌株应用于养殖废水中COD的降解。同时,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采用固定化的硝化菌群‑芽孢杆菌联合处理养殖废水的方法。本发明将解淀粉芽孢杆菌LY‑10进行固定化,用于高效降解养殖废水中的有机物,同时减少了高浓度的有机物对硝化细菌生长的抑制,显著提高硝化作用。其次,本发明通过分别固定化联合使用的方法,不仅避免了芽孢杆菌对硝化菌群的竞争,还显著提高了硝化菌群的硝化作用以及使用效率,实现同步高效降解对虾养殖水体中的有机物、氨氮和亚硝酸盐。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产养殖领域,具体涉及同步高效降解养殖废水中氨氮、亚硝酸盐和COD的方法,尤其涉及采用分别固定化的硝化菌群-芽孢杆菌联合处理养殖废水的方法。

背景技术

水产养殖集约化的快速发展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但同时也面临最大的难题——养殖系统中水污染的控制;特别是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废料残饵、动物排泄物等引起的氨氮、亚硝酸盐和有机物污染物超标的问题。养殖水体中过高浓度的氨氮和亚硝酸盐对鱼虾类的存活、生长代谢、组织结构、生理和免疫功能等均具有较强的毒性,严重威胁水产养殖动物的正常生长和健康。同时,这些污染物超标的养殖废水未经处理被任意排放,可直接导致近海水域的富营养化和周边生态环境的破坏。2017-2018年水产养殖业的污染防治工作迎来了最严厉的监管,浙江省严禁水产养殖场所污水污泥任意排放,要求排入海水水域的化学需氧量COD小于6-10mg/L,非离子氨(以N计)小于0.06-0.1mg/L。因此,对高排污的南美白对虾养殖业,同步高效地去除养殖水体中氨氮、亚硝酸盐和有机物的技术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研究人员采用芽孢杆菌和硝化细菌降解养殖水体中的有机物、氨氮和亚硝酸盐。孟睿等(孟睿,何连生,席北斗等,环境科学与技术,2009,32(11):28-31.)用芽孢杆菌处理罗非鱼养殖废水,6天后COD和亚硝酸盐分别降至84.44mg/L和0.07mg/L,降解率为50.32%和99.15%,但对氨氮无明显降解;采用硝化细菌处理,6天氨氮和亚硝酸盐分别降至2.09mg/L和0.09mg/L,降解率为74.48%和98.90%,但对COD无明显降解。高金伟等(高金伟,张海红,陈瑞楠等,天津农学院学报,2014(1):5-8.)利用硝化细菌与枯草芽孢杆菌联合处理淡水鱼类养殖废水,在第5日氨氮降解率可达82.16%,亚硝酸氮降解率可达 94.62%,但COD降解率仅为25%左右。由此可见,在养殖废水处理中仅芽孢杆菌或硝化细菌单一菌种均无法同步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氨氮和亚硝酸盐;而且芽孢杆菌和硝化细菌以游离菌方式联合处理无法实现同步高效降解。

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因能纯化和保持高效菌种,承受有毒物质冲击及高效降解废水的功能,被广泛应用。H.Shan等(Shan H,Obbard J P.,Applied MicrobiologyBiotechnology,2001, 57(5-6):791.)利用陶土颗粒固定化硝化细菌处理对虾养殖废水,6天后氨氮从3.5mg/L降至 0mg/L。N.J.Manju等(Manju N J,Deepesh V,Cini A,etal.Aquaculture,2009,294(1-2):65-75.) 利用木屑颗粒固定化硝化细菌处理对虾养殖废水,7天后氨氮从15mg/L降至为0mg/L。李秋芬等(李秋芬,张艳,王印庚,水产学报,2006,30(6):852-856.)将海水中分离的枯草杆菌、亚硝化单胞菌、盐单胞菌和红球菌制成复合菌制剂,并采用游离菌和生物膜法连用方法处理大菱鲆育苗养殖废水,5天后COD和氨氮分别降至1.57mg/L和0.06mg/L,降解率为73.1%和80.0%。然而,现有技术中,多采用芽孢杆菌与硝化细菌,还有光合细菌,酵母菌,反硝化细菌,乳酸菌、微量元素、辅料(多为有机物)等按一定比例简单混合,制成速效净水剂类的复合菌剂。由于这些混合菌的生长繁殖速度均比自养硝化细菌快,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硝化细菌的生长,从而影响了利用硝化细菌去除水体中氨氮和亚硝酸盐的效果。其次这类净水剂多直接往水体中投加,容易造成菌体随水流失影响使用效果。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海洋大学,未经中国海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2641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