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利用热超导技术回收矿井乏风余热加热进风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810427124.6 | 申请日: | 2018-05-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4438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20 |
发明(设计)人: | 任丕清;周建军;马庾卿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焦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D15/02 | 分类号: | F28D15/02;F24S10/30;F24S20/40;F24S50/40 |
代理公司: | 太原科卫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4100 | 代理人: | 朱源 |
地址: | 030000 ***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换热装置 进风系统 矿井乏风 矿井回风 放热层 热超导 吸热层 加热 余热 分隔板 换热管 进风口 石墨烯 回收 吸热 新风出风口 新风进风口 光伏阵列 换热效果 井口防冻 壳体内部 矿井系统 煤矿井口 密封连接 热能利用 竖直设置 运转设备 出风口 传热层 光热 防冻 回风 壳体 外部 | ||
1.一种利用热超导技术回收矿井乏风余热加热进风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光热光伏阵列和换热装置;所述换热装置包括壳体,壳体内部包括若干根竖直设置的石墨烯换热管(8);所述换热装置内部自上而下被分隔板分为放热层(1)、吸热传热层(2)和吸热层(3)三部分,所述分隔板与石墨烯换热管(8)密封连接;所述换热装置的放热层(1)外部一侧开有第一新风进风口(4),放热层(1)的顶部开有新风出风口(5), 所述换热装置的下部的吸热层(3)一侧开有矿井回风进风口(6),吸热层(3)与矿井回风进风口(6)相对的另一侧开有矿井回风出风口(7);
所述光热光伏阵列包括平板集热器阵列(9)和太阳能电池(10);吸热传热层(2)内部还嵌套有内部充有换热介质的换热管(11),所述平板集热器阵列(9)通过相应管路与换热管(11)相连接构成换热循环管路;换热循环管路上串接有水泵(12),所述水泵(12)由太阳能电池(10)供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热超导技术回收矿井乏风余热加热进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出风口(5)处设置有抽风送风机,所述回风出风口(7)处也设置有抽风送风机;
所述换热装置内部设有加热器;
所述抽风送风机和加热器均由太阳能电池(10)供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利用热超导技术回收矿井乏风余热加热进风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器组件;所述控制器组件包括PLC控制器、与PLC控制器相连接的显示屏以及分别用于探测平板集热器阵列温度、换热装置温度、外界温度、回风排风温度、回风进风温度、新风换热前温度、新风换热后温度、新风温度的温度传感器;各温度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均与PLC控制器相连接;所述PLC控制器控制抽风送风机、水泵(12)以及加热器的启闭。
4.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利用热超导技术回收矿井乏风余热加热进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组件还包括用于探测回风和新风风速的风速传感器,所述风速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与PLC控制器相连接。
5.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利用热超导技术回收矿井乏风余热加热进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换热装置由多个换热单元拼接而成;多个换热单元顺次连接构成换热装置。
6.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利用热超导技术回收矿井乏风余热加热进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石墨烯换热管(8)为三段双腔换热管,所述石墨烯换热管(8) 包括内管和外管,外管同轴套装在内管外的中间位置,所述内管和外管的外侧均设置有螺旋异形翅片。
7.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出风口(5)处设置的抽风送风机采用高温纸湿帘抽风送风机。
8.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利用热超导技术回收矿井乏风余热加热进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装置的放热层(1)外部在与开有第一新风进风口(4)相反的另一侧还开有第二新风进风口(13)。
9.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利用热超导技术回收矿井乏风余热加热进风系统,其特征在于:吸热传热层(2)内各个石墨烯换热管(8)之间的间隙填充有换热介质(2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焦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山西焦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27124.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热交换结构及包括它的热交换器
- 下一篇:一种提高安装效率的冷却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