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降低打桩对周围建筑物振动影响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427219.8 | 申请日: | 2018-05-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8979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28 |
发明(设计)人: | 潘正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五冶集团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31/08 | 分类号: | E02D31/08 |
代理公司: | 上海天协和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1216 | 代理人: | 张恒康 |
地址: | 20190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隔振沟 应力释放孔 打桩 建筑物振动 桩基施工 减振 现有建筑物 相邻建筑物 直线状布置 边缘距离 工程成本 一前一后 中心距离 沟深 减小 挖机 下口 桩基 上口 平行 建筑物 防线 | ||
1.一种降低打桩对周围建筑物振动影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设置若干应力释放孔
根据桩基施工设计,设置若干应力释放孔,应力释放孔应沿着相邻建筑物呈直线状布置,采用旋挖机钻取应力释放孔;应力释放孔孔径≥450mm,孔深度≥12m,孔间距≥1.5m;在施工过程中需要避开附近桩位,避免打桩振动造成前期应力释放孔不必要损坏,在距离应力释放孔边缘0.5m处,与直线状布置的应力释放孔平行设置临时防护栏杆;
b、设置隔振沟
根据桩基施工设计,设置一条隔振沟,采用挖机挖隔振沟,隔振沟截面呈梯形,隔振沟上口宽度≥6m,下口宽度1.5m,沟深4m,结合地质条件和现场开挖条件,隔振沟的两边坡为等坡或者不等坡形式,隔振沟坡面采用人工夯实;用麻袋装砂,在隔振沟底部铺设三层装砂的麻袋,防止隔振沟崩塌,且隔振沟的坡面和隔振沟的沟底均需要满铺防雨布,防止降雨导致土坡松散坍落,沟底及坡面需全面覆盖铺设,在沟底的防雨布上加压砂袋,坡顶用枕木压住防雨布;
其中:应力释放孔设置在桩基作业区域,距离现有建筑物边缘处的第三排桩位和第四排桩位之间;隔振沟布置在桩基作业区域,距离现有建筑物第一、二排桩位之间;应力释放孔和隔振沟都是通沿着现有建筑物通长布置,应力释放孔中心距离隔振沟边缘距离2.5m,与隔振沟形成一前一后两道平行的减振防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低打桩对周围建筑物振动影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钻取应力释放孔的同时,采用泥浆护壁,防止应力释放孔因周围土壤挤压致应力释放孔内自然塌落。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低打桩对周围建筑物振动影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临时防护栏杆采用直径32mm镀锌钢管,横栏壁厚1.2mm,竖向栏杆壁厚2mm,栏杆焊接部位采用电弧焊,外部涂刷以黑黄相间警示性颜色。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低打桩对周围建筑物振动影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边坡的放坡系数范围为0.5-0.625。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降低打桩对周围建筑物振动影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放坡系数范围在现场地质条件无法满足的情况下能扩大放坡系数范围至0.3-0.65。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低打桩对周围建筑物振动影响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地下水位过高的情况下,采用若干长1m、直径20mm的PVC管,将PVC管的一端水平向插入坡面中部,相邻PVC管的管间距为2m,PVC管的另一端管口露出坡面外5cm,在坡面中部布置一排PVC管引水,让土壤中的水从PVC管中流出,增大土壤密实度,防止坡面坍落崩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五冶集团上海有限公司,未经五冶集团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27219.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