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气体浓度传感器标定装置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427701.1 | 申请日: | 2018-05-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559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15 |
发明(设计)人: | 穆波;徐杨;张贺;王廷春;董平军;吴瑞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N33/00 | 分类号: | G01N33/00 |
代理公司: | 31251 上海硕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张惠明<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 |
地址: | 266071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进气口 中转器 气体浓度传感器 传感器安装孔 气腔 传感器探头 标定装置 电能装置 气体单元 电源线 标定 传感器单元 传感器密封 标准气体 端口数据 一端连接 换算 可用 腔室 采集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气体浓度传感器标定装置及方法,主要解决现有技术中需要选择已知浓度的标准气体进行换算、标定周期长的问题。本发明通过采用一种气体浓度传感器标定装置及方法,包括电能装置、端口电源线、进气口、气腔、传感器安装孔、传感器探头、中转器、端口数据线,电能装置通过端口电源线与中转器一端相连,中转器另一端连接于气体单元上,气体单元包括进气口、气腔、传感器安装孔,气腔与进气口及传感器安装孔相连,进气口及传感器密封形成腔室,用于采集气体,传感器探头、中转器组成传感器单元的技术方案较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可用于气体浓度传感器标定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气体浓度传感器标定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石化行业属于高危行业,其产品具有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等特性,生产过程中,一旦发生泄漏,很容易造成人员伤亡事故,产生负面的社会效应。因此需要使用移动式气体检测装置或仪器,在现场对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等气体浓度进行实时的监测。
为保证气体检测的准确性及可信度,气体检测装置在使用过程中需要进行气体传感器的标定。气体传感器标定是设计、制造和使用传感器的一个重要环节,任何传感器在制造、装配完备后都须对设计指标进行标定实验,以保证量值的准确传递,对新研制的传感器、使用一段时间后的传感器以及出现故障的传感器,都需要对其主要技术指标进行校准。
专利CN105548464A提供了一种气体传感器标定装置及标定方法,该专利只提供了气体传感器标定装置,未能提供相应的标定软件及与之配合的标定方法,无法满足石化企业的快速气体检测的要求。CN102778541B提供了一种气体传感器标定装置与方法,是一种适应在实验室条件下的标准标定方法,不适合本专利所述的场景。
目前,国内大部分的易燃易爆气体传感器标定必须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效率非常低,而配气的步骤通常委托给专业厂家进行,花费时间长,成本高。在石化企业需要自行标定大量气体传感器的时候,现有的传感器标定方法就不能满足实际需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是现有技术中需要选择已知浓度的标准气体进行换算、标定周期长的问题,提供一种新的气体浓度传感器标定装置,具有标定快速、效率高的优点。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二是提供一种与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相对应的气体浓度传感器标定方法。
为解决上述问题之一,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气体浓度传感器标定装置,包括电能装置、端口电源线、进气口、气腔、传感器安装孔、传感器探头、中转器、端口数据线,电能装置通过端口电源线与中转器一端相连,中转器另一端连接于气体单元上,气体单元包括进气口、气腔、传感器安装孔,气腔与进气口及传感器安装孔相连,进气口及传感器密封形成腔室,用于采集气体,传感器探头、中转器组成传感器单元,传感器探头安装于传感器安装孔上,中转器与传感器及端口电源线、端口数据线相连,用于采集、处理、比对电信号,并将电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端口电源线两侧使用USB接口。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电能装置为带有USB接口移动充电宝或计算机。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进气口位于气体标定装置上侧,与气腔相连,配有螺丝钉密封。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气腔包括四个传感器安装孔、四个中转器和一个进气口。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传感器安装孔能安装不同型号传感器,并配有螺丝帽进行器件固定密封。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端口数据线连接计算机及中转器,两侧使用USB接口,实现数据的传输。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计算机上安装有标定软件,通过计算机端口数据线获取传感器串口实时数据,实现标定传感器。
为解决上述问题之二,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气体浓度传感器标定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2770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