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茶叶籽油的加工方法及其制得的茶叶籽油在审
申请号: | 201810428504.1 | 申请日: | 2018-05-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5343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06 |
发明(设计)人: | 黄桂兰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桂兰 |
主分类号: | C11B1/04 | 分类号: | C11B1/04;C11B1/10;C11B3/00;C11B3/10;C11B3/12;A23D9/00;A23D9/02;A23D9/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38700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茶叶籽油 加工 非极性溶剂提取 无溶剂残留 茶叶籽 出油率 吸附剂 脱壳 萃取 精制 澄清 精选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茶叶籽油的加工方法,包含茶叶籽的精选、脱壳、粉碎、非极性溶剂提取得到初油、吸附剂精制等步骤,并提供了一种由上述茶叶籽油的加工方法所制得的茶叶籽油。本发明茶叶籽油的加工方法简单易行,出油率达17‑20%,颜色澄清淡黄,无溶剂残留,因为萃取温度不高,也不会破坏茶叶籽油中的营养成分,因此品质较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植物油的加工技术,特别涉及一种茶叶籽油的加工方法及其制得的茶叶籽油。
背景技术
茶叶籽是山茶科植物茶(CamelliaSinensisO.Ktze.)的果实,即茶叶树的果实,茶叶籽油是选用茶叶籽果中被蒲包裹着的籽仁粒,压榨出来的一种高端木本养生油,是唯一天然富含茶多酚的可食用油,不仅抗衰老、抗辐射、美容护肤,更是对抗动脉硬化、预防三高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天然臻品。此外,茶叶籽油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82%以上,其中人体必需的亚油酸含量约为橄榄油的3-6倍,维生素E含量约为橄榄油的5-10倍,还富含茶多酚、植物甾醇、胡萝卜素、角鲨烯、维生素A、B、E等多种强抗氧化剂及铁、锌、镁、钙等矿物质。
茶叶籽从开花到果实成熟,要历经秋、冬、春、夏、秋的五季,生长周期长达400多天,一般每亩茶园可产茶叶籽50公斤,整籽含油率一般为25%-35%,按照目前的加工工艺,茶叶籽出油率在10-20%,以此推算,可亩产茶叶籽油5-10公斤。
然而几千年来,人们对茶树的关注焦点始终集中在茶叶部分,而对于茶叶籽的开发利用却难以取得实质性的突破进展。因此,成熟的茶叶籽除用于有性繁殖茶树外,其余大部分都自然脱落,在地里腐烂,造成了这一精华资源的极大浪费。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茶叶籽油的加工方法及该方法制得的茶叶籽油,提高茶叶籽这一精华资源的利用率。
一种茶叶籽油的加工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S1:精选用振动筛将茶叶籽中的渣杂和灰土分离出来;
S2:脱壳利用脱壳机对茶叶籽进行脱壳、去衣;
S3:粉碎利用搅拌机将茶叶籽打至10-50目,优选20-30目;
S4:提取采用非极性溶剂对上述粉碎后的茶叶籽进行萃取,萃取完毕后过滤得到萃取液,蒸发掉非极性溶剂得到茶叶籽初油,所述非极性溶剂为乙醇、乙醚或石油醚,茶叶籽与非极性溶剂的固液比为1:5-1:10(g/mL),萃取温度为45-70℃,萃取时间为2-5h,萃取次数为1-3次;
S5:精制利用吸附剂对上述茶叶籽初油进行吸附精制,所述吸附剂为活性炭、活性白土或二者混合,吸附剂的用量为茶叶籽重量的5-15%,反应温度为45-70℃,反应时间为2-4h,吸附次数为1-3次,完成吸附后过滤得到精制茶叶籽油。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由上述茶叶籽油的加工方法所制得的茶叶籽油。
本发明茶叶籽油的加工方法简单易行,出油率达17-20%,颜色澄清淡黄,无溶剂残留,因为萃取温度不高,也不会破坏茶叶籽油中的营养成分,因此品质较高。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茶叶籽油的加工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S1:精选用振动筛将茶叶籽中的渣杂和灰土分离出来;
S2:脱壳利用脱壳机对茶叶籽进行脱壳、去衣;
S3:粉碎利用搅拌机将茶叶籽打至10-50目,优选20-30目;
S4:提取采用非极性溶剂对上述粉碎后的茶叶籽进行萃取,萃取完毕后过滤得到萃取液,蒸发掉非极性溶剂得到茶叶籽初油,茶叶籽与非极性溶剂的固液比为1:5-1:10(g/mL),萃取温度为45-70℃,萃取时间为2-5h,萃取次数为1-3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桂兰,未经黄桂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42850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